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庆祝古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周年,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省音协主办的“和乐且湛——李树果古琴独奏音乐会”6月10日14时在黑龙江省文联“臻艺”艺术沙龙成功举办。
青年古琴演奏家李树果,现为黑龙江省音协副主席,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得第一届“黑龙江省文学艺术英华奖”。音乐会中,李树果连续演奏了九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难度较高的乐曲,他用积淀了18年的习琴技艺、琴人合一的高水平演奏吸引了在场爱乐人的倾心聆听。演奏在《醉渔唱晚》中拉开序幕,起伏跌宕的旋律勾画出暮色苍茫之中渔人醉渔哼唱的情景,令人忘却了时空,心旷神怡。随后又分别演奏了《忆故人》《长门怨》《捣衣》《鸥鹭忘机》等经典古琴名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国家一级演奏员、青年笛箫演奏家李继冬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与李树果同台琴箫合奏了《关山月》《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乐曲,琴声清雅,箫韵悠远,两者相得益彰,完美体现了中正平和、宁静古朴的境界。音乐会最后,李树果用一张有上百年历史的清代古琴精彩演绎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激荡奔放的旋律宛如展现出一幅幅幽远怀古的壮丽画面,令观众沉醉。直至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乐迷们仍沉醉其间,经久不息的掌声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此次音乐会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赞誉。沈阳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朱默涵老师表示,民乐事业发展贵在传承,黑龙江省文联、省音协主办的这场古琴独奏音乐会不仅展现了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还对古琴艺术在黑龙江省的传承和推广起到积极的影响。国家一级演奏员、省音协古琴专委会会长张松老师在音乐会后感慨,古琴是中国最古老、最有内涵艺术之一,李树果用精湛的技艺,诠释了古琴之美,让观众体会到了什么是高雅音乐。更有观众作出高度评价:“现场听了李树果老师的演奏,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古琴,想不到古琴的表现力这么丰富,时而奔放洒脱,时而细腻缠绵,让我听得如醉如痴。”
“夫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则可以用于器,通乎心故可以应于琴。故君子之学于琴者,宜正心以审法,审法以察音”。古琴有三千多年历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古琴文化“和中”“明德”“正心”“律己”的精神内核,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宇宙观、生命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人格气质和美学精神。近年来,黑龙江省文联和黑龙江省音协积极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推动高雅的古琴艺术走进百姓生活作为一项使命担当,在古琴推广与普及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通过举办清代《天闻阁琴谱》《琴谱谐声》等古代典籍的打谱活动,带动了省内琴人积极开展琴学研究,更是吸引了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省外琴人的参与,不仅扩大了黑龙江古琴的影响范围,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古琴,传承古琴。已举办了两届的“黑龙江古琴文化艺术季”,更是成为了省内古琴爱好者的盛会,累计参演人数多达300人,极大地推动了黑龙江古琴艺术的发展。2023年启动的“琴书乐道——典籍里的古琴文化推广系列活动”正在进行中,除哈尔滨地区外,还将走进牡丹江、伊春、双鸭山、鸡西等地,以展览为基础,结合古琴文献解读、古琴雅集欣赏、古琴专题讲座、古琴弹奏体验等形式和内容,呈现古琴特有的雅音之美,以此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次音乐会是黑龙江省文联和黑龙江省音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旨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再现文化遗产魅力,推进传统文化走近大众,书写古老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新篇章。目前省文联和省音乐家协会正在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古琴进美育课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在认识古琴、习操古琴的过程中,更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传承中华美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