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月满中秋 艺韵飞扬”琴筝专场演出暨“册府雅韵——典籍中的音乐赏读会”第七期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老道外大戏台精彩上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本次活动由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市道外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省音协竹笛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书院以及哈尔滨市道外区文化馆共同承办,旨在以音乐为媒介、以中秋为纽带,通过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将传统文化以新颖且充满活力的方式送到百姓身边,使古诗词与民族音乐相融合,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合奏《人约黄昏后》拉开演出序幕,古琴与笙演绎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幸福甜蜜,两种乐器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古典而浪漫的氛围。随后,古筝、琵琶、二胡与小提琴巧妙融合演奏的《月半小夜曲》展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魅力。《关山月》《春江花月夜》将音乐与诗词完美结合,朗诵者深情地表达了《关山月》中征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悠扬的古琴声仿佛在诉说着久别重逢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无尽眷恋;朗诵者悠扬的语调和饱含感情的表达,与古琴独特而细腻的音色交织在一起,将《春江花月夜》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意境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听众,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古人望月思乡的情怀。古筝与笙、笛子、琵琶等乐器演奏的《广寒宫》《阿细跳月》《云宫迅音》《伏羲神天响》《明月几时有》,或轻松欢快,或动感四溢,或柔美抒情,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半山听雨》演奏时加入了汉服展示环节,琴曲的纯净婉约、宁静安详,与汉服展现的古典韵味和优雅气质相得益彰,这种和谐的搭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古筝演奏的《九州同》则以激昂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与祝福。整场活动在古琴合奏《我的祖国》中圆满落幕,台上台下通过音乐共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人员多为“文艺两新”,分别来自“新音乐组织”玫瑰筝团和龙江琴社。本次活动将音乐与典籍中同“月”相关的古诗词有机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种跨界的艺术探索,不仅拓宽了“文艺两新”的创作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来源和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