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News
前言
时维乙巳,气肃清明。松江呜咽怀忠烈,龙脉绵延忆精魂。值此天地澄明之际,我们向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无尽的哀思。
八十载风霜未泐铁血印记,三千里松雪犹闻战马嘶鸣。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黑龙江省文联微信公众号特举办“丹心怀先烈,笔墨绘清明——追忆革命先烈主题书法网络展”,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的七位书家分别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精心创作篆书作品寄哀铭志,向长眠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革命先烈们,奉上穿越时空的礼赞。
愿这横竖皆风骨的篆籀文字,化作奋进新征程的铿锵鼓点,激励吾辈守护这鲜血浇筑的丰碑,以文化薪火照亮复兴之路。
山河无恙,魂兮归来!
赵尚志,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派遣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蒋介石制造反苏反共的中山舰事件后,1926年5月,赵尚志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指示,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敌人一次次重兵“讨伐”和“清剿”。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释文:视死如归,英雄壮举千秋颂;修文似鉴,烈士丰功万世铭。
作者:郑长华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副主任
杨子荣(1917年-1947年),原名杨宗贵,男,汉族,山东省牟平县人,中共党员。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因此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都有所了解。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某部炊事班当战士,不久调到战斗班当班长。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荣立特等功,并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后提升为侦察排排长。1947年1月下旬,所在部队得到号称“座山雕”的匪首张乐山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遂派他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杨子荣等人到达夹皮沟的山林中,几番巧妙地与“座山雕”的坐探接触,经过用黑话联络,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其隐居地。2月7日,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为此,团里给杨子荣记了三大功。同年2月23日,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东北军区司令部追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2009年,杨子荣被评为“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释文:威虎山中响大名,英雄子荣留美声。
作者:汪占革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杨靖宇(1905年—1940年),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人。1927年组织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工作,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他在领导农运时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仍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党组织营救出狱,先后担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不久又兼任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巡视南满,整顿并改组了磐石、海龙等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3年,中共中央发出《1·26指示信》,提出要在东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杨靖宇率先响应,于1934年2月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任总指挥。1936年7月,杨靖宇与魏拯民在金川县河里抗日根据地共同主持了东南满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一面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除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称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一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第二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和威慑。从1940年初开始,杨靖宇就不断遭到日军的大部队围剿,他率领身边为数不多的战士顽强抵抗,在深山密林里与敌人周旋50多天,经历大小战斗30多场,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敌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0年2月23日,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在濛江县(今白山市靖宇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2009年杨靖宇当选为全国“双百”人物,2014年被民政部授予“著名抗日英烈”称号。
释文:世上岁月短,囹圄日夜长。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
作者:孟宪华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工业学院教授
李兆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参加由中共地下党员任骨干的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久,中共党组织派李兆麟等人以抗日民众救国会名义,回东北辽阳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反日武装斗争。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参与创建东北抗日武装。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与赵尚志、李延禄等领导的部队配合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开展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打击日、伪军,先后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1940年底,抗联部队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下遭受严重挫折后,他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斗争。曾任整训后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以中共代表身份任滨江省副省长,兼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同国民党“接收”大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释文: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作者:赵书中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陈翰章(1913年—1940年),满族,吉林敦化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到宁安工农义务队任政治指导员,后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参谋长,率队在宁安、额穆、敦化等地打击敌人。1936年调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第五师师长。1938年率部在宁安北湖头全歼日军守备队,捣毁日军镜泊湖水电站建筑工程。1939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指挥过著名的寒葱岭伏击战。1940年12月8日,在宁安县南湖头小弯弯沟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
释文:高山有梦,大义无声。
作者:董洪涛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大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冷云,1915年生,原名郑志民,黑龙江省桦川县人,一九三五年在桦川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加入抗日联军,任五军和四军女同志合并后的妇女团指导员。一九三八年八月,五军西征部队到达五常县境内,由于长时间活动暴露了目标,多次遭到敌人围攻,战斗异常激烈,队伍损失很大。妇女团在随一师部队突围后准备返回牡丹江沿岸休整时,十月上旬的一天拂晓,在回师路上,队伍正准备渡过乌斯浑河时,遭敌人突然袭击,冷云同志立刻组织其它七名女同志编成三个战斗小组,在事前领导上安排她们渡河的停留地点柳条通里,主动向敌人开火,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大部队冲出包围之后,在指挥员的关切下,几次回枪救援。为了保存实力,冷云带领其它七名女同志多次齐声喊话,“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因敌人众多装备精良,我方几次冲锋救援都没有成功,如果继续下去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只好从大局着想忍痛撤回。冷云同志带领全体女战士,决心和敌人决一战。在战斗中冷云等全体女同志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在弹尽援绝,敌人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冷云带领其它七名女战士,大义凛然,宁肯投河淹死,也决不做敌人的俘虏!于是冷云她们背起受伤的战友,手挽着手,昂首挺胸,毅然跳入河中,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烈的凯歌。冷云同志牺牲时年仅23岁。
释文:八女英魂赴国殇,投江壮举振苍穹。
作者:马硕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特聘教授
赵一曼(1905-1936),女,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宁、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伯阳嘴村人。学生时代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在江西、上海等地从事地下斗争。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到东北,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夏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1935年初任铁道北区委书记,同年秋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1月,在春秋岭左撇子沟战斗中负伤被俘,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监视治疗期间,争取爱国青年的帮助,逃离医院,不幸途中再次被捕。1936年8月2日,于珠河县(今尚志市)小北门英勇就义。时年31岁。
释文:松涛诵史,星火传薪。
作者:郄家伟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师
(先烈排名不分前后)
图片及文字资料来源:中华英烈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东北烈士纪念馆网站
供稿:省书法家协会
初审:秦宏
复审:肖萌
终审:黄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