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Comments
世上最暖是人心
——广播剧《大雪留痕》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评析
广播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声音表现力和情感传递方式,深受听众喜爱。广播剧《大雪留痕》取材于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的真实事迹。该剧不仅展现了刑侦人员的专业精神和家国情怀,还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作为国宝级刑侦人才,90岁高龄的崔道植独家接受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采访,真情流露,几度落泪。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国内以公安刑侦技术警察为题材的广播剧作品尚属首部,主创人员全力抓取第一手鲜活素材,全情投入剧情研讨、剧本规划、剧本创作、音乐原创和后期制作,历经寒暑,成就精品力作。
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
该剧的原型人物崔道植老先生是公安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被誉为中国的“超级神探”,“道植精神”广为传颂。剧中崔道植勇于直面邪恶,致力于找出真相,在枪弹、指纹、脚印、咬痕等痕迹的检验和分析中,他全情投入,忘我工作,在“膛线展平器”“非制式弹头痕迹研究”等领域独树一帜,极大推动了中国刑侦技术的进步,展现出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崔道植既是公安战线的楷模代表,又是普通刑事技术警察的真实写照。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崔道植是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他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是广播剧《大雪留痕》人物塑造的重点方向。童年惨痛的经历是崔道植性格中悲悯善良的来源,也是他坚韧执着的起点。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他吃饱了饭、读起了书,还在抗美援朝时期入了党。此后“听党话、跟党走”成了他一生践行的承诺,他对事业的高度忠诚和热爱没有任何理由,只因为这是守护正义、守护人民、守护国家的需要。因此,他纵然八十多岁的高龄,还一直奔波在破案的第一线,他的脑海成了一个“军械库”,对不同枪支、弹道的特征与痕迹如数家珍,在白内障手术后,还不放弃对证据的调查,随着这些情节的徐徐展开,他的形象渐渐丰满高大起来,他的精神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剧中崔道植的妻子金玉伊的形象也让人感佩不已。剧中金玉伊喜欢哼唱“桔梗谣”,凭想象手绘“平湖秋月”图画,为冷冽的叙事增加了一抹暖色。金玉伊是省医院的脑电科医生,她的工作强度也很大,可是她在应付自己的工作之外,还承担了养育三个孩子的重任。面对崔道植的“不顾家”,金玉伊从不理解到没有怨言,她希望崔道植能够多陪陪自己、带带孩子,也期待一起旅行,享受浪漫的时光。当她知道崔道植每天都要面临的残忍凶案现场和残暴的犯罪分子时,她理解了崔道植,无条件地为他加油鼓劲。在金玉伊的眼中,丈夫的事业是守护人民生活安定的基础,正是由于她的理解和支持,崔道植在“绝不放弃、绝不饶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令人心痛的是,生了病的金玉伊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姓名,却牢记崔道植的工作性质和重任在肩,她把自己活成了崔道植。这样的人物形象设定,不仅反衬出崔道植的事业风范和人格魅力,也为全剧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和情感支撑。
该剧还塑造了崔道植的徒弟们——刑侦局局长郑毅,刑事技术侦查员韩冬、腊月等人物形象,通过描述他们追查案件线索,埋头攻坚克难,为了破案不遗余力的工作作风,展现了公安战线英勇卫士的群体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鲜明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使得该剧的人物具有了坚韧的筋骨和血肉丰满的立体形象。
情节结构的巧妙设置
对一般受众而言,刑侦技术题材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对刑侦技术人员的了解通常是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的,不是参与采集证据,就是出现在解剖室里。广播剧对于这一题材的表现几乎没有,尤其是写此类功勋人物的广播剧,在国内首屈一指。因此,《大雪留痕》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搭建方面对国内公安刑侦题材广播剧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大雪留痕》的情节设计巧妙,节奏紧凑。该剧以“雪煤案”为主线,同时还穿插了“白宝山枪杀”等案件的侦破过程,形成了多线索交织的叙事结构。这种情节构建的合理安排,使得剧情环环相扣,听众渐入佳境,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该剧在崔道植破案侦查的过程中,还穿插了他与妻子的情感历程。全剧以崔道植的梦境开始,在战争时期,崔道植4岁没了爸,6岁丢了妈,爷爷被日本人用枪指着交粮,这些在大雪中痛苦的记忆从他的幼年缠绕到他的老年,日本人冰冷无情的枪口和惨无人道的枪声燃起了崔道植的怒火,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弹道痕迹的追寻成了崔道植遵循一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操守。在妻子得病之后,故事的主人公崔道植,这位中国警界的定海神针,终于感受到难以克制的不安和惊慌,他不惧邪恶世界的魑魅魍魉,也不怕犯罪证据的疑难杂症,却怕自己走出爱人的记忆,怕爱人将他们的过去悉数遗忘。
当金玉伊走后,崔道植因为工作再次打开电脑和显微镜,他习惯性地等着妻子玉伊帮助自己,可是这一次没有玉伊在身边,他只能自己戴上老花镜。随着暖气隔着玻璃将雪花融化,他的泪水也模糊了双眼。剧情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仿佛听到雪落下来的声音,无数无言的小爱汇集成爱的海洋,温暖着这个世界。
令人揪心的人物命运安排
该剧虽然取材于真人真事,但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情节的编织上颇具匠心,剧情以“雪煤案”作为主线情节,每个人物都和这个案件交织在一起,让听众随着案件的进展,对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
剧中,崔道植是“雪煤案”的侦破者,由于案发时技术的不完善和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他与对手失之交臂。面对受害人的无辜眼神和受害者家属的谴责,他崩溃、彷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个案件也成了压在他心中多年的一块巨石。他绝不放弃,在时机没有到来前,他带着徒弟协助公安部建立全国指纹库和枪弹痕迹库,等待时机将凶手抓捕归案。
随着刑侦技术的日益完善,旧案大案重启调查,崔道植和他的同事们凭借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铁证如山的技术手段,终于将凶手高大年定罪,告慰了十几个冤死的女孩和几十个破碎的家庭。
剧中还有一名身份特殊的人物,她就是刑事技术侦查员腊月。腊月是“雪煤案”的幸存者,在剧情的进展过程中,腊月的身份一直隐藏在剧情之后,这形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直到案件侦破后,才将她的身份道出,让人不由唏嘘感叹这个姑娘是多么坚强。也正是因为这一独特的角度,才更让听众在剧情中感受到黑与白的对照,感受到崔道植对徒弟们说的“世界上最冰冷的是人心,最温暖的也是人心”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艺术表现力的听觉呈现
广播剧《大雪留痕》作为一部在艺术表现力上表现出色的广播剧佳作,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为观众带来了极具震撼力的听觉体验。该剧声音造型精准、音效逼真、配乐恰到好处,这些都为听众带来了极佳的听剧体验。此外,该剧在后期剪辑、情境渲染等方面也做得相当精细,为听众营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叙事环境。
首先,该剧汇聚了一众实力派演播人员,他们精湛的声音表现力为角色注入了活力,使得听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特别是饰演崔道植的吴俊全老师和饰演金玉伊的闻佳老师,他们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刑侦技术警察和警察妻子形象,让听众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此外,作为配角的崔道植徒弟们表现也相当出色,沉稳的郑毅、隐忍的腊月、青涩的韩冬,他们与主角形成良好的互动和配合,共同为剧情的发展推波助澜。
其次,声音作为广播剧作品独一无二的艺术元素,在剧中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和展现。以剧中的音响效果为例,音效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音效,巧妙地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清晨骤起的枪声、沉重的脚步声、急促的呼吸声、钟表的滴答声等声音元素被合理地融入剧情之中,让受众仿佛置身于案件现场,亲身感受到案件的紧张感和紧迫性。这种声音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剧情的吸引力,也使得听众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剧情之中,与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该剧在时空转换上的切换运用也是其艺术表现力的突出亮点。通过不同时空的交织穿插,将案件的细节和人物的过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串联起事件的全过程,还原了事件真相。这种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使听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感受到刑侦技术人员在面对案件时的复杂情感和心理较量,给足了角色释放魅力的空间。在叙事之外,该剧还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贯穿全剧的大雪纷飞,既是现实环境的描写,又是人心冷暖和善恶分明的象征。
人性光辉的深刻揭示
《大雪留痕》以原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正处级侦查员、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的真实事迹为原型,通过广播剧的演播形式生动地呈现了刑侦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通过展现崔道植和他的徒弟们在破案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呼吁社会各界对刑侦技术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剧中还试图揭示犯罪背后的深层原因,引发听众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深刻思考。
该剧旨在表现刑侦人员的专业精神、家国情怀和忠诚担当,展现他们在面对重大刑事案件时的冷静、勇敢和智慧。在情节铺排上叙事与抒情并重,家国情怀、夫妻亲情都体现得恰如其分,人性中善与恶的反差、人心里黑与白的对照,凶手的冷酷无情与警察温暖坚毅,都非常生动而鲜明,这些复杂的情感贯穿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依此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些明暗两方面的深度挖掘,使得该剧在思想上呈现出多角度、多维度的丰富内涵。
综上所述,广播剧《大雪留痕》虽然是一部刑侦题材的广播剧,但是重不在刑侦,而在于人物的情感与内心。全剧通过几个大案、要案的侦破作为人物的行动线,同时穿插交织人物的感情线,展现了刑侦人员刚毅的工作精神和柔软的内心世界,塑造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公安刑事技术警察的感人形象,弘扬了人民公安惩恶扬善的责任使命和奉献担当,对法治宣传和进一步培树刑侦战线“道植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杨璐,山西省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