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News
5月4日至7日,“唱着情歌去大理——中国民歌展·大理情歌汇”在苍山之下、洱海之滨,美丽的大理举办。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300多名民间歌手汇聚大理,以歌会友,以声传情。由黑龙江省民协组织推选的同江市赫哲族民歌《狩猎的哥哥回来了》受邀参加,现场再现赫哲族民歌的魅力。
《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是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嫁令阔”中的经典歌曲之一,歌曲反映了赫哲族传统渔猎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歌颂了纯真美好的爱情,表达了赫哲族对大自然的、家乡的赞美和年轻男女之间爱情的倾诉。我省民歌代表团细腻流畅的曲调,柔美动听的音律,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在观众“再来一个”的强烈呼声中,将演出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此次情歌汇活动由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在演出现场,各民族民歌争奇斗艳,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来自西藏、黑龙江、广东等省(区)市以及大理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的16支歌手组合带来的情歌演唱,分别在三塔公园主会场和三月街街场、蝴蝶泉公园、天龙八部影视城分会场轮流展演,现场掌声不断,各民族歌手以歌代言,礼赞新生活,讴歌新时代。
通过本次展演,我省代表团与全国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扩大了赫哲民歌影响力,促进了赫哲族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小贴士
赫哲族民歌“嫁令阔”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赫哲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过去赫哲人从事的物质生产主要是渔猎生产,因此赫哲族传统音乐中表现他们的狩猎、织网、打渔、食鱼等生活的内容较多,音乐素材也是大多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感受。
“嫁令阔”是赫哲族民歌的总称,即小调、小曲之意,曲调流畅优美,旋律自然抒情,大多即兴填词,“嫁令阔”,多为妇女吟唱;婉转清丽,悠扬嘹亮的“赫尼那”调,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之歌;情感纯朴、轻柔悠扬的“嫁令阔”调是歌颂自然,表达无限热爱的赞颂之歌;低吟浅诵的“萨满调”是跳神祭祀活动的神圣之歌;调缓音长、娓娓动听的“白本初调”是老人给孩子讲唱故事的慈爱之歌;表达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老头调”和“少女调”,是模仿老人和少女的演绎之歌。
赫哲族民间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赫哲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赫哲先民用“嫁令阔”这种古朴的民间艺术形式,抒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使猎人、渔人在困顿劳累之余得到快乐、休憩和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