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代表性艺术家
LONGJIANG TALENT POOL
傅道彬教授,男,1959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文联主席。
一、主要经历:
1976年7月——1977年12月,吉林省蛟河县新农公社下乡知青
1978年1月——1978年10月,吉林省蛟河煤矿采煤工人
1978年10月——1982年8月,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1982年9月——1985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先秦文学硕士研究生
1986年4月——1988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博士研究生
1985年8月——1989年10月,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讲师
1989年11月——1991年10月,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1年11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破格晋升教授,是当时中国文科最年轻的教授
1998年10月,担任古典文学博士生导师
2000年2月——2009年2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副校长
2009年2月——2019年8月,黑龙江省文联主席
2008年——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0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
二、主要学术成果
(一)学术著作
1.《诗可以观》,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获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晚唐钟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已发行五万册以上;列入中华经典外译工程译成韩语,2021年将在韩国出版。
3.《文学是什么》(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017年再版。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与香港天地书局分别于2002年10月、12月出版了台湾与香港版,目前已发行10万册。
4.《歌者的乐园——中国文化的自然主义精神》,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已译成英语,英语版将于2021年在美国出版。
5.《诗外诗论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6.《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7.《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8.《文而化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7月第1版。
9.《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合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二)学术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红楼梦学刊》等海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有:
1.《乡人、乡乐与“诗可以群”的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2期。
2.《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6期。
3.《<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文学评论》年2010年2期。
4.《“诗可以观”——春秋时代的观诗风尚及史学意义》,《文学评论》2004年5期。
5.《中国文学的君子形象与“君子曰”的思想话语》,《文学评论》2018年4期。
6.《古典文学研究的“二重证据”与“三重证明》,《文学遗产》2006年1期。
7.《“六经皆文”与周代经典文本的诗学解读》,《文学遗产》2010年5期。
8.《担当精神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文学遗产》2016年5期。
9.《七十年来先唐文学研究概观》,《文学遗产》,2019年5期。
10.《“<书>文似礼”与<尚书>“六体”的文学性书写》,《文学遗产》2020年4期。
11.《<左传>与春秋时代的“文学革命”》,《文学遗产》2021年1期。
12.《森林的象征及其文学的意蕴》》,《文艺研究》1992年4期。
13.《唐诗的钟声》,《文艺研究》1994年3期。
14.《烛光灯影里的中国诗》,《文艺研究》1995年4期,《新华文摘》1995年9期全文转载
15.《文学人类学: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文艺研究》1997年1期,《新华文摘》1997年2期全文转载。
16.《孔子诗论与春秋时代的用诗风气》,《文艺研究》2002年2期,《新华文摘》2002年全文转载。
17.《“诗可以怨”吗?》,《文艺研究》2007年11期。
18.《“变风变雅”与春秋文学的精神转向》,《文艺研究》2016年2期。《新华文摘》2016年7期。
19.《春秋时代的风雅精神与君子人格》,《光明日报》2012年7月23日15版。
20.《百家腾跃,终入环内》,《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9日7版。
21.《<左传>的“闲笔”》,《光明日报》2017年12月25日13版。
22.《<屯>卦考》,《北京大学学报》200 5年5期。
23.《“六经”与“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文学突破》,《复旦学报》2020年2期。
24.《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1期。
25.《文学批评的思想家原则》,《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8期。
26.《点亮英雄主义的文学之灯》,《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5期。
27.《新生代文艺批评的“缺席“与“在场”》,《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1期。
(三)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六经文学论”(13FZW002),已结题;
2. 教育部人文与社会科学课题“郑孝胥与中国晚清文人”,已结题;
3. 日本文部省人文科学合作项目(中方课题组负责人)现代化变革中的中国东北社会与文化(10045009),已结题;
4.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古代文学团队”(负责人);
5. 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小说与诗歌研究中心”(负责人);
6. 目前(2020-2025)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典学与中国早期文学的历史格局研究”(20&ZD263)。
三、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周代学术概论》《六经文学论》《春秋文化史》《中国古典诗学》等课程,在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招收先秦两汉文学、中国古典诗学两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已指导博士生70余名,硕士生100余名。应邀在日本等国家、香港、澳门等地区及国内三十余所大学作学术讲座。
四、学术奖励与荣誉称号
(一)学术奖励
1.1997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2001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局优秀读物一等奖
3.2009年获得第十三届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2011年获得第十四届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5.2013年获得第十五届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7.2018年获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
(二)荣誉称号
1.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1996年,获“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3.1997年,获得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4.1998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人员”;
5.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终评委员;
6.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终评委;
7.《文学遗产》杂志社编委会编委。
代表作品:《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
创作年代:2018年
奖项: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