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代表性艺术家
LONGJIANG TALENT POOL
赵世魁,男,1914年2月出生,籍贯河北。1952年,赵世魁带领其魔术队加入哈尔滨市杂技团,1954年当选哈尔滨市政协委员,1970年随哈尔滨市杂技马戏团合并到黑龙江省东方红杂技团(1976年改称黑龙江省杂技团)工作,任魔术教员,培养了几代演员。
个人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赵世魁戏法创始人》。
1980年加入黑龙江省杂技艺术家协会,1990年加入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
作品有《仙人摘豆》《砸杯过米》《罩子》。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赵世魁以不拘一格、勇于探索、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顽强进取精神而名噪杂坛,为我国魔术宝库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为我国魔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永久丰碑。他的魔术代表性节目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北派魔术的绝活《罩子》;二是黑活,即利用黑幕和暗淡的灯光进行变幻的节目。如《骷髅跳舞》《飞蝶》《大变活人》等;三是滑稽戏法,如《抛滚子》《滑稽会客》等;四是剧场节目、家庭小戏法、宴会戏法等,如《梯子遁人》《仙人摘豆》《串旗人连》《假人复活》《六块板》《巧取金钱》《茶水变化》《戒烟遁术》《翻杯敬客》《巧吞木棍》《双解寸带》。他将演出戏法总结为六个部分,即电学、化学、光学、物理、门子和手彩,外加古老八大门子:勾、落、捧、月、开、过、希、合。演出所需要的道具多且杂,相关器具、制品不一。赵世魁潜心钻研,掌握了相关一些节目的道具制法,除常用的木板、剪子、丝手绢、寸带、彩桌、苗子球等,一些节目涉及到电学、化学、光学、物理的节目还需要特殊材质,如黑活,需要青丝绒、反光电灯、黑布等;《画烛点灯》需要梅片、粉笔、黑矾、酸石酸等;《光子柜》需要胶皮人、带水银的镜子等;一些门子活需要弹簧、门闸等。
赵世魁传承了中国传统魔术艺术,表演的魔术节目在变幻莫测的艺术中,表现了人类的高超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中生有,平中求奇的北派传统魔术技法,亦符合东方哲学阐释的宇宙至理。从其表演的特点及其本身,都能管窥出中国魔术的精彩,尤其是他的唯一性,更使赵世魁魔术的保护和传承弥足珍贵,具有较大的价值。鉴于此,2008年,黑龙江省杂技团申报的《赵世魁戏法》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代表作品:《仙人摘豆》
他的手彩活“仙人摘豆”、“砸杯过米”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尤以出神入化的“罩子”著称,享誉“罩子魁”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