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代表性艺术家
LONGJIANG TALENT POOL
马可,1918年——1976年,男,江苏徐州人,作曲家。1935年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同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演剧三队,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抗敌演剧十队指挥和音乐创作。1946年随延安鲁艺来到黑龙江,在佳木斯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任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担任院长,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歌》等流传最为广泛。
代表作品:《南泥湾》
《南泥湾》是由马可作曲,贺敬之作词,郭兰英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合唱队演唱的一首歌曲,于1965年录音。收录于中国唱片集团公司1984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独唱选》中。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南泥湾》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渐入高潮, 作为“生产模范”的第三五九旅,更是名震边区。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筹办了慰问品,并带上文艺节目,要到南泥湾去慰劳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在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就想到应该排练一个和第三五九旅有关联的节目。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插曲在台上表演,插曲歌词的最后一段名叫《南泥湾》。诗人贺敬之接到为该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秧歌舞《挑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极受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的欢迎。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该节目的演员一一握手,并与她们合影留念。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
郭兰英演唱《南泥湾》后来,随着《挑花篮》在陕甘宁边区的巡回演出,特别是由郭兰英演唱之后,这首歌迅速在边区走红,并传遍全国。而一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艺术人生也由此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