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News
2个小时的演出,34次掌声,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次掌声。7月9日19时,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大庆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省演艺集团、东北石油大学、大庆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音乐剧《铁人在非洲》的上演,令东北石油大学音乐厅沸腾了——现场1100多名观众,被第三代铁人跨越万里海外钻井采油的感人故事和演职人员完美的艺术再现深深地感动,时而鼓掌、欢呼,时而热泪盈眶,台上台下浑然一体。这部音乐剧以第三代铁人历尽千辛万苦海外采油的故事为基础,将中国石油人传承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在海外艰辛的探索、辉煌的成就、感人的事迹融入其中,经舞蹈、音乐、朗诵等多种舞台艺术综合呈现,恢弘而澎湃。
演出剧照
3年十四次打磨 成就舞台上120分钟
一部精品的创造,就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台上的120分钟,凝聚了全体演员和幕后工作者的大量心血。
这其中,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至关重要。“我出生在石油世家,从小在大庆油田长大,17岁走入石油工人的队伍,可以说我是从石油队伍中走来,又向石油队伍走去。”开演前,《铁人在非洲》的编剧、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剧作家、诗人戴立然告诉记者,以大庆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奋斗者、第三代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第三代石油工人出生入死、临危涉险,到遥远苍茫、炎热战乱的非洲苏丹打井找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践行着对党和祖国的忠诚与奉献,自己时时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感染着、激励着,把这些“平民英雄”和“最美奋斗者”的群像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时代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了解石油工业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站位,便成为一种责任、一种情怀和一种夙愿。
从2018年开始构思,戴立然用半年多的时间寻访老同事,查阅资料百万字,搜集到中国石油工人海外采油的相关视频时长多达4200多分钟,又进行了无输次修改,历时3年的时间,终于拿出了让自己满意的剧本。“大的修改就有14次,微调之处数不胜数,每一次修改都有新的元素融入。剧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戴立然说。
演出剧照
铁人“魂”凝聚“团魂”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音乐,台上的演员在相互诉说和吟唱中,将观众一会儿带到酷暑难耐、战火纷飞的苏丹,一会儿带到国内温馨幸福的家园,一会儿带到热火朝天的钻井现场,一会儿又带到月光下静谧的稀树草原。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观众们也被深深打动着。
“舞台艺术是综合艺术,需要一个团队配合的凝聚力。因为音乐剧的呈现是各个部门、演员、钢琴伴奏等多方面的配合,这部剧融入了我们所有人员的心血与对祖国的热爱。”音乐剧《铁人在非洲》导演陈利坚介绍说,剧中的舞蹈演员皆是来自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演员们为了把人物真实的还原,经常加班排练到深夜,细细研磨。无论是从他脑海中最初的“创排空间的蓝图构想”,还是演员的真实演绎、亦或是幕后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处处都体现了团队的凝聚精神与“铁人”精神都不谋而合。
演出剧照
“三位一体”还原人物形象
面对苏丹恶劣环境他逆风而上,面对挑战他见招拆招,就是这样的铁汉铮铮英雄人物,也有他的温柔,队友意外离去他悲痛欲绝擦去泪水咬牙挺过……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怀揣“爱国情家国梦”的第三代铁人形象呼之欲出。
在演出开始前,记者在后台化妆间见到该剧主人公李铁民的扮演者,省歌舞剧院青年独唱演员冯冬。他说,为了完全让自己沉浸在角色中以达到最佳表演效果,他通过真看、真听、真感受拿捏人物变化,在表演中坚持“三位一体”,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拿到剧本的时候除了认真研磨,我也做了大量的走访工作,希望能够将李铁民的崇高品德和家国情怀真实可感地立到舞台上。‘铁人精神’也是我们黑龙江的骄傲,我有使命去把他完成好。”冯冬说。
演出剧照
从6月28日首演至今,《铁人在非洲》已在东北石油大学音乐厅连续上演10余场。该剧在故事情节上采取穿越时空、纵横交叉的手法,张弛有度、虚实结合,多维度呈现出铁人精神与大庆精神的内涵。
演出剧照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部剧从剧情到舞台设计,蕴藏许多温暖的细节,直戳人心,耐人回味。比如,主人公李铁民带领1205钻井队出征海外之前与家人告别一幕,把地点选在了铁人王进喜的雕像前,出征海外后每次遇到重点困难,铁人王进喜的雕像都会浮现眼前,耳畔响起“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的吟唱,巧妙地铁人精神与大庆精神薪火相传;在比如在主人公的房间中,一幅全家福挂在墙的正中央,当得知母亲病重,李铁民难掩愧疚和自责,深情地唱到“妈妈啊妈妈,自古忠孝难两全,家国大义扛肩上。妈妈啊妈妈,叩拜苍天保佑您——吉祥安康!”将长期坚守在海外项目一线的石油工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李铁民带领钻井队成功打完了在海外的第一口井,舞台上的钻杆开始继续转动,中国一流的技术和装备优势,让1205钻井队在国际石油舞台上站住了脚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演出剧照
堪称精品力作 好评如潮
在两个小时的演出当中,从主人公挥别家人与队友出征海外时第一次掌声响起,到最后谢幕的掌声,音乐剧《铁人在非洲》演出现场共响起34次掌声。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音乐响起,当五星红旗被悬挂在井架之时,短短几十秒的时间更是三度响起掌声。这掌声,就是观众最大的认可。
演员谢幕时,观众集体起立,用热情的掌声向主创团队和演员们致敬。演出散场后,很多观众依旧泪光闪闪,久久不愿离去。这其中,一位老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前询问方才得知,这位老者是铁人王进喜的生前战友,也是《铁人传》的作者——孙宝范。他动情的说,那一句句话语、一幕幕情景、一首首歌曲勾起了他对铁人老队长的无比怀念,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几次感动的落泪。“这部剧可以说是我有生之年看到的关于展现铁人的艺术作品中最为真实、最为动情的精品力作。它将一代代铁人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攻难精神和奉献精神更加生动具体地传递给观众,一点也不生硬,一点也不做作。这样传播红色基因的方式、赓续精神血脉的方式让观众坐得住、听得进、悟得深。”
演出剧照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庆市委党校教授王丽丽说,她认为这部音乐剧特别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将各种人物关系以及在小人物身上体现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从这部剧当中读懂的是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大庆人民的骄傲。”
据悉,《铁人在非洲》将于8月在哈尔滨上演,11月将参加深圳举行的全国校园戏剧节,明年还将力争申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演员谢幕致意
来源:龙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