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News
黑龙江基地代表与中国音乐学院领导合影
2011年6月16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11年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闫拓时,院长赵塔里木,前院长樊祖荫,中国音乐学院各系主任,以及来自云南、黑龙江、新疆、内蒙、陕西、广西、海南、山东等地的各合作基地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工作会议。
会上,高佳佳教授代表学校对基地今后的工作设想做了简要地介绍,并就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中国音乐学院与各基地单位合作的有关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第一,制定基地的“十二五”规划;第二,确定两年一度的“基地工作联席会议”;第三,建立双方“主管领导+联系人”的日常工作运营机制;第四,每年设立2至4项基地的院级规划课题;第五,依托基地成立“中国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系列项目”;第六,每两年争取联合申报1项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课题;第七,在各基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第八,开展音乐工作坊等教学活动;第九,做好田野采风、音乐创作、举办会议等实践工作;第十,在现有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发展一批新的基地,使研究基地覆盖全国大部分音乐资源的丰厚地区,更好地开展工作。
新疆艺术剧院创作室副主任马成翔、新疆龟兹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国领、新疆艺术研究所黄适远、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副主任肖勇、哈密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任亚克甫、呼伦贝尔基地代表丽娜、广西平果县副县长赵映杰、云南西双版纳州政协副主席李永义、齐齐哈尔市文联副主席姜云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李举纲、大兴安岭职业技术学院胡志强、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立佳、海南琼州学院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毋海明、山东嘉祥县文广局局长江心静等代表各基地发言。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基地的基本情况、条件、优势、民间音乐的分布及研究现状。同时,也对如何开展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自由发言阶段,黑龙江省文联陆园媛、陕西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广西平果县嘹歌研究专家罗汉田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张天彤副教授等相继发言。
会上,赵塔里木致辞,樊祖荫做总结讲话。赵塔里木院长对本次会议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会议开得非常好,主要体现在务实、创新、开拓等方面。每个基地都能从实际出发,注重未来整体规划中的工作和创新。此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很多意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扩展了研究领域。各地代表在介绍资源和前期工作方面体现出各基地的地方性特色,特别是提出了研究的方向,如应该在跨界民族音乐研究方面发挥共同研究团队的优势,在进行音乐考古研究方面建立民族音乐数据库、声响资源,以课题为中心合作,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提升理论水平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发挥各基地应有的作用,同样也有利于各方的利益。中国音乐学院追求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这一伟大工程,需要全国几代音乐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闫拓时讲话指出,中国音乐学院肩负着发展与传播民族音乐的使命,作为“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的组织者,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学院与各基地专家学者的齐心努力下,必会取得新的成果,为中国音乐的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努力。
16日、17日晚,各基地代表观看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在中山音乐堂和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举办的专场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