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News
展示馆现场
2010年10月16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区——民俗文化和艺术展示馆”在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落成并对外开放。同时,举办“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活动,活动由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承办。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潘春良,部务委员赵德信,省文化厅副厅长亓军,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燕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计世伟,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党委书记杨震、副校长丁立群,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王益章,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于文秀、副院长李军等领导,以及艺术学院专家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席了开幕式。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区——民俗文化和艺术展示馆”是全国高校中,继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之后,成立的第三家国字号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并被列为省“艺术实验示范中心”。该体验区集中展示我省近年来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的丰富成果,并有所侧重,重点放在民间、民俗工艺美术方面,兼顾民间文学。展馆总面积达800平方米,分为展示、传承体验、研究三个部分。参观者既可以欣赏具有鲜明龙江地域特色、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还可以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技艺表演,并与之现场互动,亲身体验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展厅展出的艺术品多达三十四个种类,总计两千余件。其中,赫哲族伊玛堪、达斡尔族乌钦、桦树皮制作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五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海伦剪纸、方正剪纸、兰西挂钱、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鱼皮镂刻粘贴画、桦树皮画、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绥棱黑陶制作技艺、勃利黑陶制作技艺、青牛葫芦制作技艺、克东满绣、鄂伦春族剪纸、赫哲族剪纸、角雕制作技艺、麦秸工艺、鱼骨工艺、绥棱农民画、山核桃工艺、靰鞡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斜仁柱,以及达斡尔族乌钦、赫哲族伊玛堪、鄂伦春族摩苏昆、满族萨满神话、女真谱评、宁古塔民间文学。
“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活动,既是对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同时又是高校建设的有益尝试。黑龙江大学作为我省重要的综合类院校,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路,不断更新学校建设理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内同类型院校中是一个创举,极大的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区——民俗文化和艺术展示馆”的落成和“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活动的举办,是省文联、黑大合作联动的结果,是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具体合作的产物,既充分发挥了文化社团的桥梁、纽带的作用,调动协会多年以来积累的珍贵资源;又积极运用大学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为共同保护、传承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民俗民间文化是全民族共同的财富,积淀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着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浸透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感与独特的生存体验。然而,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绚丽的民俗民间文化正渐行渐远,身怀绝技的艺人正越来越少。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大学将继续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共同关注、了解、爱护、支持民俗民间文化,让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留住我们的文化根,延续我们的文化魂,让我们的文化绵绵不息,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