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首届中国冰雪摄影双年展理论研讨会

时间:2025-02-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助力黑龙江全域旅游发展,为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营造氛围。通过摄影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各地的冰雪风光、冰雪民俗、冰雪运动等内容,助力打造特色鲜明、风格时尚、内涵多元的中国冰雪文化品牌,由中国摄协、黑龙江省文联主办的首届中国冰雪摄影双年展系列活动于2月9日在“美丽冰城”哈尔滨正式启幕。

配合本届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主办方特邀请专家、学者、摄影家,通过理论研讨及案例分析,围绕冰雪摄影的创新表达、探索与实践以及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提升中国冰雪摄影双年展的学术氛围。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线云强,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王广,中国摄影家协会原顾问索久林,黑龙江省摄协主席、省文联二级巡视员卞永平,黑龙江省社科联学会工作部部长、一级调研员马琳,吉林省摄协主席郑春生,辽宁省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贾峻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陈宝林,黑龙江东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建设,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影像艺术系主任郝树国,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影像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刘亚夫,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裴佳兴,黑龙江省摄协秘书长、一级调研员蒋丽丽,内蒙古摄协副秘书长张智峰等出席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摄影报社活动项目部主任吴平主持。


研讨分享


线云强

中国摄协副主席

线云强在发言中表示,在当今多元化的消费市场中,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摄影艺术的融合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次研讨会汇集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智慧与视野,不仅能够为各地的摄影工作拓宽思路、提供借鉴,也能为中国摄协在今后全面开展各项工作探索出一条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创新道路,让中国的摄影事业能够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影像的力量。


中国摄影家协会原顾问索久林

《提高艺术品位,促进冰雪摄影的长足发展》

索久林在发言中表示,艺术品位涉及到美学教育、创作理念、技术手法等多种因素。针对当下冰雪摄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提高冰雪摄影的艺术品位是从“平原”走向“高峰”的需要,通过借用多种艺术形式要素,在多感互通中提高冰雪摄影的审美能力。通过创作理念的改变、技术上的创新、跨学科融合等拓展冰雪摄影的边界。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影像艺术系主任郝树国

《黑龙江冰雪摄影发展历程及路径分析》

郝树国以详实的图文史料梳理了从19世纪末至今,黑龙江冰雪摄影的发展历程与过往成绩,指出了当下冰雪摄影中存在的“作品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短缺、品牌建设有待加强、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等问题,并就冰雪摄影的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黑龙江东方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建设

《冰雪摄影静与动的意境表达》

张建设认为冰雪摄影是一种富有诗意和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捕捉静态的雪景美和动态的光影意境,可以展现出冰雪世界的独特魅力。在冰雪摄影中,摄影人不仅要关注画面的视觉效果,还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冰雪世界的美丽与神秘。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陈宝林

《从唐诗中发掘冰雪摄影创新表达的灵感》

陈宝林在发言中表示,摄影与诗词分属不同艺术门类,但只是在表达形式上有区别。中国的唐诗宋词,历来有许多描写冰雪的名篇佳句,千古传颂。发掘冰雪摄影的文化内涵,从过去偏重于形式,满足于拍得好看,到如今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应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对影像进行诗意化表达。特别是在新时期,摄影人不仅要拍摄冰雪的雄浑壮美,更要把镜头瞄向冰天雪地中火热的生产生活,表现人们严寒中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表现冰雪世界奇幻瑰丽的风物人情。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影像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刘亚夫

《冰雪摄影:黑龙江省文旅经济发展新引擎》

刘亚夫表示黑龙江冰雪摄影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冬捕、扭秧歌、踩高跷等传统民俗活动,这些元素与冰雪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建议通过推出个性化定制的冰雪摄影旅游产品,创新传播方式,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黑龙江文旅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裴佳兴

《以中华文化主体性和地域文化主动性,推动构建冰雪主题摄影艺术的新意象、新意境、新意蕴》

裴佳兴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关“文化主体性”的论述,提出在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地域文化、影像艺术本体文化的主动性,形成冰雪摄影艺术的民族化、时代化审美范式,构建冰雪主题摄影艺术的新意象、新意境、新意蕴的理论观点。


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智峰

《摄影艺术推动北疆文化传播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多维路径探析》

张智峰介绍,近年来,内蒙古摄协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核心,以“北疆光影”品牌打造为抓手,深挖北疆文化内核,通过一系列专题摄影项目呈现其独特价值。未来将通过开发摄影主题旅游产品,构建影像驱动的文旅消费场景;以摄影为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与牧区转型;构建北疆文化影像数据库;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培育专业人才与跨界合作等具体举措,为内蒙古实现“文旅支柱产业”战略目标实施助力。


辽宁省摄协副主席、秘书长贾峻峰

《利用文化基因创新冰雪摄影,讲好东北故事》

贾峻峰发言中表示,当下中国冰雪摄影面临着同质化的问题,作品大都是以冰雪风光为主,题材和创作手法不够丰富多样。他认为创新冰雪摄影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刻理解并利用好东北文化基因。首先,要深入挖掘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符号的堆砌。其次,要从创作题材上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影像表达体现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第三,要利用现代科技应用,包括AR、VR等技术,特别是利用AI增强冰雪摄影创作的可能性,做好“东北冰雪文化基因的可视化表达”,激活数字时代东北冰雪影像的文化传承。最后,要借鉴国外冰雪摄影创作的优秀案例,洋为中用。不断提升摄影人的艺术修养和创作创新能力。


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郑春生

《充分发挥摄影优势,助力冰雪旅游发展》

郑春生介绍,近年来,吉林省摄协通过做好“冰雪之美的视觉翻译者”“构建冰雪旅游的数字名片”“摄影加文旅,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影像赋能: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方面工作,通过摄影重新定义冰雪旅游的价值维度,助力冰雪旅游发展。希望借助中国冰雪摄影双年展这个平台,倡议成立中国冰雪摄影联盟,通过开展定向培训、深度创作、理论研讨等活动,共同打造冰雪摄影有高原、更有高峰的新局面。


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冰灯、冰雕艺术和雪雕艺术的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优质的冰雪资源。近年来,黑龙江深入贯彻落实“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冰雪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和冰雪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致力于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将“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的名片叫响大江南北。

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就有关冰雪摄影的探索与实践及摄影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等进行理论观点和案例分享。对进一步拓展冰雪摄影的品牌打造和发展路径,总结文旅融合发展以及摄影传播之间的规律,提升中国冰雪摄影双年展的学术高度,助力黑龙江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品牌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吴平

图片:周海云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