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8月6日13时56分,我国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黄枫先生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来,省内外文艺界、曲艺界和黄枫先生的生前友好以及广大喜爱黄枫先生的观众听众纷纷表示悲痛之情,并通过各种方式寄托和表达悼念缅怀之意。
黄枫1932年5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共党员。他自幼喜爱文艺,高中毕业到山东公安消防宣传队从事业余文艺演出和创作,早期师从民间艺术家于传斌学习山东快书,后又拜马三立、高元钧大师为师。1955年转业到天津专业从事曲艺表演,同年借调到中国广播合唱团工作进修。1956年主动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申请调入黑龙江广播说唱团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曾任黑龙江广播说唱团演员、队长、副团长,黑龙江省曲艺团党委书记,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省戏剧工作室创作员,省文联创作员。曾荣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终身成就大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中国金唱片奖”、“黑龙江省文艺终身成就奖”等几十项国家级大奖。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四大青年标兵”荣誉称号、作为省先进工作者受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2021年获中共中央批准颁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曲艺之花绽放异彩
黄枫先生在长达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在曲艺创作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曲艺艺术传承发展与创新。黄枫将山东快书的腔韵唱响龙江大地,令这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在黑龙江日益繁盛。他在吸收和融合三位曲艺大师不同艺术特点的同时,勇于创新,将黑龙江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与地方戏曲、东北民歌、京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山东快书创作,作品题材丰富生动,形式活泼新颖,风格幽默明快,韵颂行云流水,台风洒脱大方,令古老的艺术形式焕然一新,形成了“黄派”(也称“新派”)山东快书表演艺术独特的艺术体系,在中国曲艺界独树一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此后多年,他带领黑龙江曲艺界不断探索曲艺发展的新路,开创了龙江曲艺事业精品迭出、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铜板击打时代强音
新中国成立后,激越的时代脉搏和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令年轻的曲艺家黄枫迸发了空前的创作激情。当年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石油行业干劲最高也最为艰苦,他说“石油工人火热的生活、忘我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我立志要用山东快书这种我最钟爱的艺术形式去歌唱他们”。他曾一人追随中国石油大军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克拉玛依、玉门、到萨尔图(后来的大庆),他一路演出一路创作,写出数十万字歌颂石油工人战天斗地英雄事迹的长篇山东快书《铁十回》。他常年奔赴黑龙江省工业农业生产一线,深入生活,汲取创作灵感,创作演出两促进,以黑龙江生产实践和人民生活为主题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大型京剧《牧羊城》创造了连续演出280场的记录,山东快书《熔炉炼瓦》《白鸡宴上斩栾平》《苗向阳》《育苗》等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欢迎。在当时,黄枫的山东快书成为中央和省市各大广播电台的主打节目,黑龙江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当时最受瞩目的大庆油田开发成就和一代铁人英雄群体,也通过电波,通过黄枫的曲艺节目走进全中国的千家万户。他创作的民族歌曲《大庆子》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庆晚会上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后,产生热烈反响,当时适逢大庆油田开发和建市前夕,据说大庆这个地名的由来也与这首歌的唱响颇多关联。当时的黄枫不仅仅是一位青年艺术家,更是一位光荣的一线社会主义建设者,他曾以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身份出席第二届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对曲艺的热爱和为人民创作的热情却不曾消减。他利用在“五七”干校学习劳动的间隙,坚持曲艺创作和研究,整理编写了曲艺艺术的研究专著。改革开放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曲艺艺术创作演出实践中,快书小段《打针》《该不该》《老李出差》《雷锋送钱》《一分钱一两米》《与众不同》等等一大批优秀曲艺作品相继诞生并在全国广为流传。在他的带动下,黑龙江曲艺工作者倾听时代足音,呼吸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用心用情去感悟时代、反映时代,为时代歌唱,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满腔热爱奉献人民
作为在党和新中国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黄枫始终怀揣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曾说自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作为“在党的人”,他就是要把自己最好的曲艺节目奉献给人民。他马不停蹄地奔走在省市和国家的各类大型文艺汇演的舞台,不舍昼夜地深入农村、厂矿、军队、学校为基层群众演出。那个时代各种演出都没有任何报酬,下基层条件非常艰苦,还经常要自己搭上路费,但只要有演出任务他都欣然接受,永远把最饱满的情绪和最好听的段子献给观众,也永远把人民群众的掌声当成对自己最高的奖赏。在大庆油田深入生活期间,他置身于石油大军中,成为铁人王进喜的朋友,成为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的新徒工新战士。他每天为工人说书,无论是钻井平台,还是荒漠戈壁,观众多则几千人,少则几个人,听着他说书就忘记辛劳,笑声掌声不断,石油工人亲热地称他为“油田说书人”,他后来说这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个称谓。除了油田的大小露天舞台,他还在天安门广场说过书,在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演过戏,持续六十余年带领黑龙江的曲艺工作者坚持下农村去部队进厂矿走学校,为基层群众演出。退休后,他仍然积极参加省里的各种创作采风和演出活动,因为观众喜欢他,各类大型演出也需要他,虽然年事渐高,他清脆的铜板和独具韵味的唱腔仍旧回荡在剧场、车间,军营、巷口和田间。他还自发倡议和组织黑龙江的著名老艺术家组成“十老艺术团”,掏出自己的工资支付演出的基本费用,为城乡群众进行公益演出数百场,被群众誉为“艺坛不老松”。有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不必这么辛苦奔忙了,他说“我为群众说书其乐无穷,只要群众喜欢听,我就要一直为他们说下去演下去”。
“德艺双馨”赓续传承
作为全国曲艺界成就突出的艺术大师,黄枫在创作演出同时,倾心致力于曲艺艺术的群众性普及和艺术赓续传承。他长年不间断地无偿面向社会举办山东快书和曲艺学习班,培训辅导的场地从哈尔滨的少年宫、青年宫到工人文化宫,从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站到校园、军营、车间,跟他学书学曲的人,年龄、性别和职业各不相同,都在曲艺艺术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养分。他培养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曲艺人才有二百余位,其中具有国家高级技术职称的演员就近百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部队文艺工作者,也有基层曲艺爱好者。他不设门槛,没有门户之见,只要人品正,热爱曲艺艺术,他都毫无保留地口传心授。他始终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的艺术方向,严格要求弟子先做人再从艺,既会演又能编,鼓励后辈曲艺工作者要不断闯出曲艺创作的新路。如今,他的学生都活跃在中国曲艺艺术的大舞台上,赓续着他的艺术追求,传承着他的艺术精神。
黄枫先生一生心怀大爱,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爱家人,也无私关爱身边的人,无论是同事、朋友、邻里,无论是同行、学生、后辈、晚辈,他都主动热心地给予关心帮助和指点,许多人回忆起他总能细数他真诚热忱、重情重义的点点滴滴。他乐于用自己的余热支持后辈的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成长进步。耄耋之年,他还殷切关心党的文艺事业和文艺管理干部的成长,主动为宣传部门开展文艺工作出谋划策,文联的干部生病了,他数次去医院探望,得知青年干部英年早逝的消息,他难过得老泪纵横……他用艺术给观众带来了快乐,也用真情温暖和感动着这个世界。
黄枫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一位好老师,一位优秀的父亲和合格的丈夫。他热忱真挚、仁慈醇厚和乐观勤勉的品格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和家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领域中,为党的文艺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一生与夫人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在老伴儿晚年生病后,亲自照料她的饮食起居多年,成为佳话。
斯人去未远 ,德艺标芳馨。
黄枫先生将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为曲艺艺术的创新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黄枫先生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堪为后辈楷模。
黄枫先生的人格光辉和艺术芬芳,永远留在人间,温润世人心田。
文 / 子恬
图 / 资料片
编辑 / 文苑
文联要闻 更多+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