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7-30
目前,省文联正在积极筹备,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歌颂黑龙江的歌曲、黑龙江籍词曲作家和歌唱家创作演唱的歌曲,进行全方位集中宣传推广,打造“龙歌”音乐品牌。
2009年7月23日,省文联主席傅道彬向新闻媒体介绍了打造“龙歌”品牌的创意和方案。
傅主席说:“根据省委宣传部打造龙江艺术品牌的总体要求,我们分析了我省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经过梳理,我们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流行歌曲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黑龙江籍词曲作家创作的,其中耳熟能详的有《喊一声北大荒》、《太阳岛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我爱你塞北的雪》等几百首好歌。黑龙江有如此多的流行歌曲,这在全国来说,没有哪个省可与我省比肩,这是我们的贡献。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把龙江人创作的歌曲和歌颂龙江的歌曲集中起来,打造成‘龙歌’品牌进行推广,这对唱响黑龙江、宣传黑龙江极具推动作用,同时也可调动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打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谈到“龙歌”的总体特点,傅主席总结说,第一是歌曲数量众多,题材广泛;第二是创作、演唱人才辈出。他感慨地说:“从早期的《勇敢的鄂伦春》、《走上高高的兴安岭》,上世纪60年代的《新货郎》、《地道战》,70年代的《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80年代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太阳岛上》,90年代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走进新时代》、《好日子》、《春天的故事》以及本世纪的《父亲》、《常回家看看》、《儿行千里》等等,都属于‘龙歌’。这些歌曲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传唱不衰,影响深远;我省音乐人才辈出,词作家傅庚辰、蒋开儒、车行等,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歌唱家李双江、殷秀梅、刘和刚等,都是黑龙江的宝贵财富。”
龙江人为何能创作出如此数量众多、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傅主席分析说:“黑龙江省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音乐传承、多元音乐交融积淀的省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造就了我省独特的音乐风格。哈尔滨市又是一个文学气氛、艺术气氛、浪漫气氛都很浓的城市,这里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而且,龙江人比较简单直接,心中有歌,喜欢歌唱。这些都是“龙歌”创作的源泉。”
目前,省文联正在积极进行“龙歌”的宣传推广工作,已在工商部门进行了品牌注册。省音协走访了众多音乐界人士,查阅了大量音乐文献,搜集到三千余首相关歌曲。经过以郭颂、李双江、刘锡津、胡小石等人组成的50人专家组评定,评选出350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省音协将从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首歌曲,结集成《龙歌》,出版发行专辑和光碟,组织专场演唱会、合唱音乐会,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打造“龙歌”音乐品牌。
“龙歌”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但一直没有形成品牌。推广“龙歌”,对打造龙江文化品牌,唱响黑龙江、宣传黑龙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期,省文联将与新闻媒体携手,对“龙歌”进行全方位的集中宣传推广,使其成为我省永远的音乐品牌。
文联要闻 更多+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