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市开展“欢乐古堡”活动 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时间:2012-12-04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双城市创新思路,转变方式,精心创建了“欢乐古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欢乐古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品牌运作”的模式打造,体现了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和形式创新,开创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路子。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构筑起“没有围墙的剧院,永不落幕的舞台”,使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惠者,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在打造“欢乐古堡”品牌中,为确保品牌长期运作,着力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一套机制。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将业余文艺团队有效组织起来,制定演出计划,合理安排各支团队的演出时间、地点,做到“日日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安排、处处有亮点”,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格局,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二是搭建一个平台。大力抓好文化阵地设施建设,为群众搭建文化活动平台,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全市共建有“两室一广场”246个,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设施。同时,组织、策划各类主题演出、健身操、秧歌比赛、交流汇演等活动,为文艺团队搭建活动平台。

三是培植一支队伍。全市共组建了110支业余文艺团队,拥有专(兼)职、业余文艺工作者3000多人。这些文艺团队遍布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等,成为活跃在基层的文艺“轻骑兵”,群众逐渐成为基层文化工作的主力军、生力军。

四是创作一批作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走转改,接地气,问需于民,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催生出一批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文艺作品,有音乐、舞蹈、曲艺、小品、戏剧等,成为业余团队演出的丰富资源。

五是开展一次辅导。积极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服务于群众文化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辅导员制度,定期帮助业余团队排练节目,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辅导,有效提升了业余文艺团队的水平。

双城市“欢乐古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增强了群众集体观念。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健康文明的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团结,加深了友谊,树立了集体观念。“欢乐古堡”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城乡居民群众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在实施市委最新发展战略过程中,群众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是弘扬了社会文明风尚。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步走向健康、科学、文明。

三是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自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以来,农村赌博的少了,干事的多了;吵架的少了,创作的多了;闹事的少了,参加排练的多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农民的思想活跃起来了,观念转变过来了,精力集中起来了,动力发挥出来了,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四是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合力,激发了活力。通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原来相互闹矛盾的基层班子增进了理解,原来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改善,原来只知道上访告状的开始谋事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市上下形成了乡乡有工程,村村有亮点,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态势。

文联要闻 更多+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