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2
陈 威
内容摘要:“赓续文化使命 谱写时代篇章”中国文联文艺名家宣讲活动,不仅展现了艺术名家对文艺事业的热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对文艺领域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推动,更是对崇德尚艺时代风尚的引领。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文艺工作如何将个人经历、家国使命融入艺术创作,如何扎根人民沃土、追求德艺双馨、肩负文化使命,为铸就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做出贡献。
中国文联文艺名家宣讲活动实施六年多来,通过组织文艺名家走进各省、各地市基层、各艺术类高校、企业、部队,生动讲述优秀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全面展现优秀人才不平凡的成长经历,形成人品与作品俱佳的持续聚合传播效应,有效推动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关口前移,让弘扬“德艺双馨”成为新时代文艺领域主旋律,持续提升文艺界正风正气正能量。
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赓续文化使命 谱写时代篇章”中国文联文艺名家宣讲活动走进黑龙江,孙媛媛以《用心歌唱深爱的祖国》为题、滕爱民以《根深才能叶茂》为题,与艺术院校大学生及文艺工作者交流他们在创作道路的深刻体验和切身感悟,讲述他们对守正创新、创作精品、攀登文艺高峰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发挥了文艺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带作用,成为传递崇德尚艺、见贤思齐的接力棒,为当前黑龙江文艺界推进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提供有效载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从艺初心、坚守艺术理想,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坚持弘扬正道: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
文艺作品体现创作者的德艺修养。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给文艺工作者们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艺术家通过艺术创造,连接个人与集体、传统与现代,将个人经历、体验和情感融入艺术作品,才能创造出具有深度和共鸣的艺术作品。这种极具人格化和时代感的艺术表达,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也使得艺术作品能够触及观众的心灵,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凡作传世之文,必有传世之心。古往今来,那些经久不衰的文艺经典,均体现了艺术家情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华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刚正忠烈、坚贞不屈,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后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开创的颜体端正、雄厚,字如其人,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之气,成为中国书体的典范。新近公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只此青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出沉淀在我们血脉中诗的声音和诗意境界。这些文艺作品如血脉基因,不仅让我们与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相认相亲,又涌动着新时代的活力。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追求艺德高远,坚守艺术理想,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倡导文以载道:为民族塑魂,时代立传,为人民发声
艺术家身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奋斗实践现场,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火热生活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书写者,其作品必然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情感,激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承担起文化传承和教育引导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一批批有份量、有震撼力的文艺作品,激荡起人们生命的深处的情感,凝聚起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信念,激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对祖国的挚爱和忠诚,对高尚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电视剧《觉醒年代》召唤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重振民族危难时的青春力量,激发人们面对艰难时刻的信心勇气;《人世间》对工人阶级精神风貌进行了史诗性的开掘,再现改革开放的壮阔历史,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持续注入不竭动力。艺术家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时代主题,凝聚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观,与人民同忧患共欢乐、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文情怀,才能创作出塑造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典型,推出具有充沛艺术感染力、说服力的优秀作品,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培育和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认同。
新时代文艺对文艺工作者的政治素养、思想涵养、道德修养提出更高要求,要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创作出经得住时间和人民检验的文艺精品力作,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经典作品,为民族塑魂,时代立传,为人民发声。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追求“德艺双馨”:立德树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必先铸己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文艺要给人以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文艺的创造者自然需要志趣高远,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崇高的道德境界。德艺双馨,德在艺先,这早已成为我国一代代优秀文艺工作者秉持的信仰。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迎风站立时代最前沿,于历史洪流中坚守初心、坚定信仰,在党的引领下担负起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鼓与呼的重任。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用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鼓舞斗志、激荡人心的强劲乐章,用音乐唤起民众筑起血肉长城,激励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家国存亡而不懈奋斗,彰显了文艺在特殊时期不可替代的历史担当。
不锻造高尚的人格,无法产生伟大的作品。文艺工作者作为人们心灵的影响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内心必须光明正大,用真善美的真实情感去感染群众,用正义的光芒和浩然正气驱赶走假恶丑的黑暗阴霾,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做事、从艺融为一体,熔铸一身,积极参与文艺界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持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做有理想、有抱负、有高尚情操的艺术从业者,切实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生逢伟大时代,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文艺工作新的文化使命。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德艺双馨,把握时代大势和历史主动,自觉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时代责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精准的眼光,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建设者画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铸就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
(作者:陈威,黑龙江省评论家协会会员,绥化学院教师,副教授)
文联要闻 更多+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