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主题征文(文学艺术类)选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文艺探究

时间:2024-11-26

李爽

 

提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新时代新征程下,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其社会功能的明确认识。文艺作为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文艺的内在联系,分析新时代文艺如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

关键词:新时代文艺;民族精神命脉;中国之进;创造之力


引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新时代文艺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新时代文艺的特点、功能及实践路径等方面,探讨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联系。

一、新时代文艺的特点

新时代文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多元化、人民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它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时,新时代文艺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首先,时代性是其显著特征。新时代文艺紧密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反映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呼声。它关注国家大事,也关注百姓生活,用艺术的方式描绘出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其次,创新性是新时代文艺的又一重要特点。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新时代文艺不断追求创新,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题材内容。它融合现代科技元素,打破传统界限,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再者,多元化也是新时代文艺的一个显著特点。新时代的文艺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风格和流派,既有传统的戏曲、书法、绘画,也有现代的影视、动漫、网络文学等。这种多元化不仅丰富了文艺创作的内涵和形式,也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此外,人民性是新时代文艺的根基。新时代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创作灵感,用艺术的方式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它关注人民的喜怒哀乐,表达人民的心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最后,开放性是新时代文艺的又一特点。新时代文艺积极拥抱世界,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艺成果,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新时代文艺具有的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文艺的鲜明风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新时代文艺的功能

新时代文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向人民群众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够凝聚力量,通过展现民族英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推动文艺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不竭的动力。

新时代文艺的功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美功能: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提升审美水平。这种审美的体验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功能:文艺作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来说,教育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认识功能:文艺作品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人们认识社会、历史、人生和自然。通过欣赏文艺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彼此的了解和认同。娱乐功能:在新时代,文艺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途径。这种娱乐功能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感联系。宣传功能:文艺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来说,宣传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总的来说,新时代文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挥这些功能,新时代文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的各民族繁荣发展、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新时代文艺的实践路径

要发挥新时代文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需要寻找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一是要加强文艺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创新特色的优秀作品。二是要加强文艺传播,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文艺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三是要加强文艺教育,将文艺教育与国民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等形式,培养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新时代文艺增强民族自豪感,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过程。首先,新时代文艺应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是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通过文艺作品,我们可以将古代的经典故事、传统艺术、哲学思想等呈现给广大观众,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例如,通过创作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可以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伟大精神。其次,新时代文艺应关注当代中国的伟大成就和时代精神。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艺作品应该积极反映这些成就,展现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描写当代英雄人物、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等题材,可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新时代文艺还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心声,增强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新时代文艺应注重创新,推动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创新是文艺发展的动力,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在文艺作品中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任务。

首先,要深入挖掘和呈现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成就。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和现象,文艺作品可以生动展现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进步和独特经验。例如,可以创作以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观众和读者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和社会进步。

其次,要注重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文艺作品展现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素材。通过创作以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哲学思想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观众和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同时,要关注当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文艺作品应该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追求梦想的过程。通过描绘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家庭情感和社会关系,可以引发观众和读者的共鸣,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要注重创新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艺作品在展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也应与时俱进。可以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等手段,打造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艺成果,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融合,为观众和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最后,加强文艺教育和普及工作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文艺教育应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等形式,培养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举办文艺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新时代文艺作品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新时代文艺增强民族自豪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关注当代中国的伟大成就和时代精神,推动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并加强文艺教育和普及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种对于文艺作品社会效果的重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责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艺的论述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新时代文艺应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凝聚力量和创新发展的功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文艺创作、传播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娇《<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研究》,《辽宁大学》,2022.

[2]张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文学发展的研究》,《文化学刊》,2022,(03):55-57.

[3]刘彩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评<现当代文学评论>》,《语文建设》,2022,(02):86.

[4]严运桂,龙厚雄《新时期小说去英雄化人物形象的人文生态解析》,《新文学评论》,2021,(04):129-135.

[5]马冬艳《怎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学教育(下)》,2021,(10):132-133.

                        

(作者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文联要闻 更多+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