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6
金禹含 赵春辉
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具有多维度、多面相的意义和价值,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最新指针。纵观过去人类社会思想启蒙诸历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与原本精神,具有突出的主体超越性,成为人类思想史第三次启蒙的代表范畴。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理论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的,不仅进入到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境地,而且成为科学构建中国大文艺观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理论;启蒙精神;时代价值
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形成了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理论,具有突出的历史进步性与超越性,需要纳入到人类社会文化思想史来观照,因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实冲突中去解释”②。
一、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理论的思想突破:第三次启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③。文艺理论发展及其思想启蒙价值,是与整个人类思想史状况相一致的。综观过去人类社会思想启蒙,重大突破有两次。第一次启蒙发生在公元前八世纪至二世纪,称为“轴心时代”。第二次启蒙则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两次启蒙,都离不开文艺思想的发展;尤其第二次思想启蒙运动,甚至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将启蒙思想的中心转到了科学、理性和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运动走向以拯救人为本旨的运动,即由神到人。其实,这一启蒙思想的某些观点,早在“轴心时代”的中国,就提出了相关命题——礼乐政刑综合为治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④等理念。
第二次启蒙运动发展至今,其积极性的一面有所衰退,消极性的一面不断放大,产生了两个比较大的缺陷:一方面是现实主义的缺陷,人们更加关注今生,忽视未来;另一方面是物质主义的缺陷,人们更加注重交换价值和货币。两方面的结合,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焦虑感普遍上升,形成各种社会问题:第一,人们越来越把精力投入到现实的竞争之中;第二,人们更加自恋,喜欢炫耀,形成自恋文化;第三,人的道德出现滑坡,人的内疚与自省意识越来越淡薄,诚信问题变得突出;第四,形成消费至上主义,人们把生存当成了一种消费与娱乐;第五,文化堕落,在市场的推动下,文化被市场化,与工业的结合导致了文化的机械化增加、人文精神减少。
因此,人类需要尽快改变发展思路,需要更新发展观念,开启第三次思想启蒙。在第三次思想启蒙中,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影响、坚持“两个结合”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塑造,使得新时代中国文艺学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及文化学一样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文艺中心思想包括:不断塑造新的文明形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建立更加公平与人道的社会,不但拯救暂处不幸境地的弱势群体,充满爱与真情,而且要对那些因事业成功而沉溺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自拔的人进行救赎与解放;作为文艺工作者,更加需要担当起正义与公平的力量,不断探索精神价值与公序良俗美意。正是从这个角度说,文艺工作者也是社会工作者或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探索者。总之,就是“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⑤。
二、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理论的精神向度: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⑥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创新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启蒙文艺学,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本质,实现了对“由神到人”的启蒙观念的突破和超越。这一伟大人民性的具体面相,体现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规定性的塑造上,具体的思想观念则有:
第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性才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学启蒙思潮的最高价值主体;第二,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思想的解放为文艺学的根本价值取向;第三,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文艺学的崇高价值目标;第四,以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的革命消灭私有制、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价值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五,以“两个结合”为文艺学价值实践活动的基本内涵;第六,以自由、民主与公正为文艺学必备的现代观念,并包蕴着责任、民本与宽容的思想元素;第七,以和合与大同的原本精神观念为文艺学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新秩序张本;第八,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解放伦理为文艺生态学的塑造指归,并视人与自然为和谐共生关系;第九,以“知行合体”为文艺学再现的政治实践目标,从而塑造高效、清廉和务实的政治生态,等等。以上文艺学启蒙精神的“九个向度”,可以说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学思想观念的高度概括,不仅是对民主与科学文艺思想观念终极意义的判断,是对中国传统文艺核心价值、原本精神的转化与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关于“人”的基本论述的自觉把握与实践,表现出高度、辩证、全面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
进一步分析新时代文艺思想启蒙精神向度的本质,可说是一种纯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重要成分。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分析,还将牵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未来的地位与价值问题。无论如何,从新时代文艺学创新理论与启蒙观念的现代性与传统性来看,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进步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精神的概括与升华,也是对“五四”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总结。
三、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理论的实践要求:建构大文艺观
那么,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理论及其启蒙思想有哪些现实要求呢?需要积极建构中华大文艺观。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启蒙思想的实践逻辑和必然要求。韦勒克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揭示文学作品的潜在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含义的一种方法时,最能显示出它的优点。”⑦梁启超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⑧
可见,中华大文艺观需要注重文艺的社会意识和形态问题,即充满政治想象,既要揭示社会生活总体,也要构建社会生活总体,还要把历史情况自身所承载的一切龃龉、破裂与险境逐一进行指明。
一是大文艺观需要塑造新的公平、正义。不仅要求内部均衡,也要求外部均衡;不仅要求短期均衡,也要求长期均衡。具体而言,对先天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要绝对平均分享;对后天资源、人为资源,要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对于丧失劳动生产的弱势群体,要按道义分配。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分配。二是大文艺观发展需要大动力供给。这是文艺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所在,包含着三个不同的方面:第一,构成文艺本身的各要素动力供给,这是表层;第二,制度动力供给,这是保证;第三,梦想动力供给,即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这是基础。这三层动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大文艺的发展。三是大文艺观需要大综合,需要艺术与科技、心理学、社会科学、历史学及哲学等的综合。四是大文艺观需要大数据、大流量,大文艺需要大流量,必须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呈现,尤其是特色文艺与旅游实践融合的产业或事业领域。五是大文艺观需要构建大文艺学科,既要注重物质的资源,也要包含精神资源,既要注重责任,也要突出权利。六是大文艺观要有本土特色,立足于本国国情。七是大文艺观要有国际视野,即各国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文艺思想,不提倡过度全球化,各国要有边界,既要看到全球化的好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八是大文艺观需要改革文艺制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九是大文艺观需要关注更多民生问题,尤其要关注社会心理情绪、贫困和就业问题等,把民生放在最重要最突出的地位,要克服以往利益最大化问题,要更加以人为本。十是大文艺观要坚持休闲文艺,因为休闲是人生最大的目的,是哲学、美学诞生的基本条件,因此休闲更符合以人为本。十一是大文艺观要坚持推出精品力作,真正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十二是大文艺观要求文艺教材要深化改革,第一是综合性的,坚持文理科综合,做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第二是要有开放包容的特点;第三是要追求大道至简。十三是大文艺观也有一个人本主义的前提。大文艺观理应是充满人性和道德的,讲究人性自然,排除经济人的假设,强调审美人和审美文化的建设,真正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十四是大文艺观要坚持文艺的大众教育,即文艺为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探究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理论及启蒙精神,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重要论述,全面构建中国大文艺观。而推进中华大文艺观的建构,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而,从本质上讲,中华大文艺观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学,必须长久坚持、全面贯彻。
注释:
①⑤《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7页,第19-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③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0页,第314页。
④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493页。
⑦韦勒克《批评的概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329页。
⑧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饮冰室文集》之十,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864页。
〔作者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文联要闻 更多+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