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古琴传承不息——黑龙江省文联优秀传统文化进美育课堂文艺志愿服务进行中

时间:2023-06-29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月29日下午,伴随着悠扬的琴声和稚嫩的歌声,哈尔滨市育英小学古琴传习班的小朋友正在认真地学习弹奏和演唱琴曲《关雎》。这是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进美育课堂文艺志愿服务之古琴进校园活动,10名一年级的小朋友作为古琴传习班的首批学员已经能够完成简单的弹唱。从认识古琴这种乐器,到学习古琴的减字谱,再到勾、剔、抹、挑的指法练习,仅仅12节课的时间,小学员们就掌握了古琴弹奏的基本要领。虽然还不是很娴熟,但从孩子们的歌声和脸上的笑容中,能感受到他们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喜爱。这节课的主讲人,省音协副主席、省音协古琴专委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果说:“古琴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修身养德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孩子们说‘中国梦要靠你们来实现’,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从孩子们抓起,因为他们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

省音协古琴专委会常务理事李丹是哈尔滨市育英小学古琴传习班高年级班的指导老师,她正在带领四年级的同学弹奏《黄莺吟》。“我们现在弹的这首琴曲是宋代的一首琴歌,到现在将近千年了,这首歌借黄莺在花丛中的飞舞来表现春日的欢欣。我们演奏它的时候,就像穿越了时空,和古人一起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李树果讲完这些,原本还在随意拨弄琴弦的孩子们立刻正襟危坐,缓缓而弹……

哈尔滨市兴华小学是全国首家把文化遗产引进课堂的学校,填补了当时我国古琴文化在学校中普及的空白,被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正式命名为“黑龙江省古琴教学研究基地”。2009年,学校兴建了占地约800平方米,集古琴研究、交流、培训、展演为一体的“黑龙江古琴艺术馆”,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营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长时间以来,该校一直面临着古琴教学师资不足的困境。刚刚结束硕士研究生答辩回到哈尔滨的省音协古琴专委会理事丁瑜巍立刻主动请缨,参加优秀传统文化进美育课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去兴华小学教授古琴课。课堂上,丁瑜巍细心地对每个孩子都单独指导,并带着大家一遍遍地练习。她对孩子们说:“这首《高山流水颂》是根据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改编的,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大家弹奏的时候,要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旋律中,这样演奏的乐曲才能更打动人。”

省音协在经过充分调研和精心筹备后,委派这三位艺术家进入校园中,指导孩子们学习古琴艺术,传承非遗技艺,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37名学生是此次活动的首批学员,从不认识古琴到能够弹奏古琴,短短的时间内古琴艺术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音乐素养上的提升,同时也是包括心理、人格、道德审美等素养上的高雅熏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黑龙江省音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美育课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以具体生动的艺术活动,滋养陶冶青少年的心灵和情操,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塑造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联要闻 更多+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