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17
刘国学
今年二月开始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央视一频道率先在黄金时间首次推出43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其后,北京电视台在每晚播出此剧前,屏幕还打出广告宣传语:雕琢每一处细节,刻画每一处神韵,精心打磨,只为真实还原那段澎湃岁月。足见编导和演职员们的良苦用心。该剧真实、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发生在中国大地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历史。回想那段观看播放的日子,我被磁石般吸引了,跟着他们走进了那个不平静的年代,感应着他们的爱与恨,也萌发了多年职业习惯培养的必须写点什么的兴趣 ,时不时反复回看,认真记录每一处精彩的话语,并陷入深深的回味之中。思来想去,我以为该剧之所以成为经典、优秀之作 ,艺术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由文学语言、声调、节奏、情感等剧中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在各种环境发声、争辩、演讲等形成的戏剧话语,塑造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大勇者形象,向着旧世界发出一声声气冲霄汉的呼啸、呐喊,并且要成为旧世界的掘墓人,也因此带给广大观众强烈的心理震撼。
那个特定的年代,正如该剧第四十集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对话所说:“咱们这个国家,曾经创造过历史上最灿烂的文明。可是,鸦片战争之后呢,咱们这个国家迅速沉沦,速度之快,惨烈之重,闻所未闻,不过八十年时间,咱们这个国家已经变成世界上最贫穷、最没有尊严的国家。军阀混战,盗匪横行 ,百姓流离失所,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另外,1911年的辛亥革命胜利成果付诸东流,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为巩固其反动统治,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并有一批效忠清朝的顽固分子认为只有实行孔孟之道才能消除中国的贫困和落后。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以全新的思想和精神走上了坚决抗争的历史舞台。这些饱读群书、善于思考、才华横溢、 热血贲张的知识界精英,用他们的脑,动他们的口,握他们的笔,开始呼啸、呐喊战斗了,并且,成为贯穿全剧的统一风格。
一、在祖国山河欲遭强敌侵害时,表现了不可遏止的国恨家仇。该剧第一集画外音:1919年5月9日,北洋政府袁世凯下令同意作为战胜国的中国驻巴黎和会的代表团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流亡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呼吁革命者倒袁,身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的李大钊怀着满腔悲愤和爱国之情面对留日学生疾声呼喊:“同胞们、同学们,天发杀机,战云四飞,倭族趁机,逼我夏宇,羁身异域,回望神州,仰天悲愤。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 !窃国大盗袁世凯恢复帝制要当皇帝,中华民国危在旦夕了!卖国贼袁世凯已经签定了二十一条 ,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了!同胞们,共和就要死了,青岛就要丢了,同胞们,你们说怎么办?”面对他的演讲,同学们的激情之火被点燃了:“回国,回国,倒袁回国 !”演讲多用四字句短语渲染 ,凸显回国讨袁的紧迫感,长句紧随其后叙说,再加逻辑重音和拖腔,快慢有度,末尾反问,最易激起学生爱国情绪,使之达到沸点。再如,第二十九集,追悼北大爱国学生山东籍青年郭心刚因担心青岛被巴黎和会割让给日本,彻夜难眠,参加五四游行病倒累死,陈独秀挥笔赋一对仗严谨工整的挽联,并用浑厚有力的嗓音吟道:君去亦,甘将热血红青岛;我来也,不许强奴撼泰山。真可谓,爱憎强烈,气贯长虹。
二、当旧有文化形成束缚时 ,引发了对新思想的热烈奔放的想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当时的北京大学,则是这场运动的策源地、集结地。该剧第十五集,时任北大教授的鲁迅完成了白话日记体小说《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它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新文化运动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炮弹,极大地拓展了文学革命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钱玄同、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陈独秀等会面诵读盛赞,那真是一场“高山流水向古今,伯牙遇知音”的文人忘情相聚,为白话文的第一个丰收抒怀庆贺。在湖南长沙 ,毛泽东也置身于五四运动的洪流中,并为中国代表团终于拒签屈辱的巴黎和约欢欣鼓舞 ,这反映在第二十六集里,由他担任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号亲自撰文并朗声放读:“世界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率真的散文语 ,激情澎湃,汪洋恣肆!
三、对民族饱受厄运的折磨,寄予了深切同情,并激起了改天换地的决心。在接近尾声的第四十二集,李大钊护送因演讲和散发传单被捕刚从京师警察厅监狱走出的陈独秀,离开北京取道天津去上海的一路对话,把全剧言辞体现的浩然之气推向高潮。李大钊说:“我们呢 ,是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化人就是文明人,文明人就应该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负责。我们有责任带领人民进行抗争,我们要用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我们要建立不被外国人欺负、不受统治者压迫、没有贪官污吏、人人能够当家做主、人人都能生活在幸福平等生活的美好社会。”当二人目睹河边遍地都是逃荒的难民,倾听侥幸活下来的义和团勇士悲愤沉痛地自语,祭奠死去的难友时,陈独秀受触动伤心至极,嚎啕大哭:
“守常,我想通了,我们得建党,我们得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你想建一个什么样的党?”
“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可以把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反复三次:“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力、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好,仲甫兄,让我们对着这些同胞宣誓吧。”
这时,画外《国际歌》响起 ,两人举起右手紧握的拳头。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李大钊)
“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陈独秀)
“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李大钊)
“为了人人都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陈独秀)
“为了中华民族民富国强。”(李大钊)
“为了民族再造复兴。”(陈独秀)
“我愿意奋斗终生!”(李大钊)
“我愿意奋斗终生!”(陈独秀)
有感而发,悲愤难挡;直抒胸臆 ,铿锵作响;撞击人心,声震寰宇。第四十二集,虽然已近全剧尾声,高潮快要落幕,党在筹建过程中,毛泽东在上海与陈独秀会面,毛问陈党的名字,陈回答“中国共产党”,毛眼前一闪:“响亮的名字。”继而浮想联翩,吟诵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天问训》:“昔者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两位党的创始人思潮奔涌,谈古论今,以中国上古神话大英雄共工表明心志,誓要为建立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崭新的中国,像共工那样万死不辞。即使在全剧高潮之后,这段话语因锦上添花,起了丰富内容、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也真实显示了一代中国的知识精英具有的博古通今的才华。第四十三集,是全剧大结局,按照结构常规安排,它要对中心事件作个了断。在北大图书馆亢慕义斋(亢慕义 德语音译:共产主义,即共产主义书房),由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形势报告会,长辛店工运领袖葛树贵兴致勃勃介绍厂外工人运动的的发展情况后 ,李大钊为长辛店工人群众做慷慨激昂演讲,他说:“同志们,我也给大家报告一个喜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在南方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同志们,三年前我在中央公园有一次演讲,里边有一句话:‘试看将来的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今天我也郑重地跟大家说一说我最新的体会: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他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之振兴。而且我坚信,100年以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决不会辜负中国!”结束语以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奔向苍穹,直冲霄汉,回荡星河!
另外,关于人们熟知的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新旧文学的论争、问题与主义的论争、文化革新派与守旧复古派的论争,也都分别在第十五集、第三十六集等的论辩中有突出表现,仍然是彰显了先驱者们咄咄逼人的强劲气势。
四、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构成、意境营造、语言修辞,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习总书记的论述,既告诉我们经典作品应具有的总体标准,也暗含了不同艺术门类可以扬其自己所长。作为属于电视剧《觉醒年代》,恰到好处地在属“语言修辞”方面的戏剧话语中,做到了既真实地反映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精神麻木萎缩,反动统治者对内刁钻残暴、对外软弱无能的社会状态,又大写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不甘屈辱压抑,以丰厚的知识、渊博的学问,带着对一切的不平等发出的愤怒质问与仗义执言,直至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况且,这种“语言修辞”,是积于对现实的思考有感而发的,并且结合着情感的喜怒哀乐喷薄而出,显得有张力和活力。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变得格调高昂,境界高远 ,使观众摆脱了平日的庸常生活 ,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想化、激情化的情境。
发端于1915年以《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至1919年5月4日以北大为首的北京各高校学生爱国游行要求“内惩国贼、外争主权”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走上十月革命的道路,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他和新文化运动将永远值得中华民族骄傲。作为反映这一波澜壮阔历史事件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先驱者们那些催人奋进的话语,将永远回荡在人们心中,激励人们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奋勇向前!
【作者简介】
刘国学,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委员。退休前历任黑龙江省伊春市文联副主席,伊春市社科联主席。
文联要闻 更多+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