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寄寓林区和油田的双重创业故事

时间:2022-04-26

《青山不墨》4月22日晚更新到28集。到目前为止,剧中有两个情节和大庆油田存在着潜在的关联,形成了一明一暗双重叙事。

一是林区伐木任务的不断增加隐含着松辽石油大会战对木材的刚需,构建起幕前幕后彼时龙江大地上两大创业故事。

电视剧第一集直接表现了1959年国家木材告急的迫切形势。一面是从山东招来大量工人迅速汇聚青川,一面因为增加伐木任务,作业一队队长王福民不敢接受任务被撤职。在这种情况下,马永祥临危受命,当上作业队长。从这里拉开了马永祥带领林业工人积极奉献、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业的历史序幕。

此时,在四五百公里外的松嫩平原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正整装待发。

电视剧中,就在青川林业局的新工人到达林区时,四万石油大军陆续汇聚只有零散村屯的萨尔图。生产用房、职工住房和其他基本建设,急需大量的木材。《大庆油田会战纪略》记载,大会战期间,50032立方米优质木材及时运到了松嫩平原,有力地支持了石油大会战。这些木材来自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局,即马永祥们工作的林区。

电视剧中,观众看到林业局的伐木任务在不断增加,5万立方米、10万立方米、20万立方米……这其中就有5万立方米的木材属于松辽石油大会战。松辽石油大会战从1960年开始,到1964年结束,和电视剧前10集马永祥们被不断增加指标、忍饥挨饿拼命伐木材的时间基本一致。他们艰苦创业、互相支援,构成了1959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万马奔腾的缩影。

暗线石油大会战还有一个作用,即为林区伐木生产和生态保护做了注脚。

当全国的“铁人”们“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就意味着马永祥们必须高产再高产!这是时代和历史的需要。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即使在这样紧迫的形势下,郑毅局长、华青技术员和马永祥等人早已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育采的辩证关系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付诸行动,和马保峰等一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甚至用生命捍卫大青山的生态安全。

二是剧中群英会是马永顺和王进喜现实生活的交集空间,幕前幕后演绎两位英雄的故事。

第13集有这样一个情节:全场职工欢送马永祥去北京参加群英会。那次大会指的是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

1959年10月26日,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全国群英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6500多名先进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这中间就有马永顺和王进喜。

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来自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局,代表林业工人。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来自甘肃省玉门油矿,代表石油工人。

在这次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对马永顺说,“你们林业工人要多造林,造好林,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电视剧中,马永祥把这些话记到笔记本上,回到林场,没顾得上回家,先去请教华青总工程师“这两句话是啥意思”。从此,这两句话成为马永祥的座右铭。今天看,这更是周总理高瞻远瞩,为中国林业事业指明的生态保护的科学方向。

王进喜在会议期间,偶然看到街上的公交车上背个煤气包。当他知道是因为缺少石油而使用煤气时,王进喜心疼、惭愧得流下眼泪。这一刻,王进喜的社会责任感和新中国工人阶级的使命感因痛而迸发。

第二年,松辽石油大会战吹响号角,王进喜率队一马当先,冲进东北荒原。“铁人”的称号诞生了,人拉肩扛、破冰端水的英雄事迹传开了。从此,大庆油田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同耸立中国版图,光耀千秋。

那次群英会,也许两位劳模并不相识,但是,他们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代表,作为龙江创业者的杰出代表,共同书写了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

一明一暗双重叙事,架构起表层和深层交织的立体叙事空间,将显性文本和隐性文本有机结合,互相支撑,互为佐证,拓展了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增强了全剧的历史真实性和历史选择的科学性。

在这一个个故事和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身上,观众们清晰地看到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闪耀的光芒。这是一股精神力量,无坚不克,战无不胜。

《青山不墨》,让观众听到了掩映在林涛深处的大庆油田的故事……

(作者:李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文联要闻 更多+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