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建设者 歌颂新时代——电视剧《青山不墨》的文化意义

时间:2022-05-09

一幅青山不墨的壮丽画卷,是向无私奉献者们的致敬,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畏艰难、自立自强精神的传承。电视剧《青山不墨》向我们展示了波澜壮阔的黑龙江林业发展史,以及丰富饱满的英雄人物群像。第一代林业工人的激情与豪迈,茫茫山林中铿锵有力的奋斗宣言,特殊时期劳累与饥饿的苦难记忆,与红旗飘飘的雪地飞驰和手风琴伴奏下的浪漫歌唱,穿插着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其间蕴含的历史事件、时代精神、家国情怀,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审美方式呈现出来。将历史叙事与大众话语有效结合,不仅仅是歌颂黑龙江的三代林业人,也是向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们的致敬。

致敬时代建设者

以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工程和英雄模范人物题材为代表的主旋律电视剧,或是讴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追求理想的红色精神,或是对某一英雄人物事件的颂扬,都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纪录时代,也被时代精神所影响。在这一类型的电视剧中,大多数人物和故事都是人们或多或少熟悉的内容,如何在观众相对熟悉的题材、故事、人物、主题上发现新的审美空间,提供新的审美体验,产生新的时代意义,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是主旋律电视剧成功的关键所在。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青山不墨》,以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到成为护林英雄的事迹为主要素材,穿联起黑龙江林区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甘于奉献、勇于探索、坚守初心的奋斗历程,再现了伊春林区所经历的生产建设、改革开放、绿色转型的发展阶段。该剧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试图在纪实与虚构之间、主旋律与大众化之间找到恰当的叙事方式。

为避免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大全、概念化,该剧始终将人物放置于矛盾冲突的故事情节中,在一次次的解决矛盾冲突中塑造了英雄人物的成长。以马永祥、郑毅、魏建中、华青等为代表的林业工作者,为完成增加产量的艰巨任务,研究新的生产工具;放下砍树的油锯、拿起种植的锹镐;合理利用废柴、为工人谋福利,从伐木到种植,从保护树苗到培育红松,在每个历史转折点,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的确,那是作为个体的林区工人的生存,与国家政策和持续性的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选择,而令人感动和赞叹的,是他们总是在困难时竭尽全力寻找求生之路、想解决之道,而不是推诿、放弃,这种不甘于躺平的精气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畏艰难,自立自强精神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剧力图在人文深度和思想深度上,传达出歌颂时代,鼓舞人心的精神价值。

展现大美龙江的人文、生态风貌

由于主题的规定性和题材的有限性,该剧在纪实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诗意和理想主义的表述方式,展现了大美龙江的地域风情,人文风貌和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据悉,该剧所有镜头均在伊春实景拍摄。从原始森林到江河沼泽,从悬崖峭壁到深沟险壑,从伐区工棚到林场村落,导演带领全体演职人员,不畏酷暑寒冬,不畏大雨滂沱,以饱满的热情,将最真实、震撼、动人的画面展现给观众,不仅真实地再现林业工人的作业和生活环境,也让我们看到了大美龙江的壮丽风景。冬季,呼啸的寒风和漫天飞雪中的壮丽森林,被白雪覆盖的如童话般的村庄小院;夏天,青草与远山,阳光下戴着草帽的育苗的妇女,流送木材的滔滔江水,热气腾腾的灶台,每一帧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的光影,特别是大场面、俯视视角的运用,犹如一幅幅水墨画,给人意味绵长的视觉享受。

在人物刻画方面,塑造英雄人物的同时,也描绘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王富民、安大娘、胡九伶、小山东、马保峰等数十位性格鲜明的配角的出色表演,以及自带笑点的东北方言和顺口溜,都为剧情增添了生动活泼的原生态趣味。无论是英雄模范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是大视野还是小细节,都是在讲人的故事,讲人与自然的故事,这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的唯物主义观念。

这是一段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波澜壮阔的动人故事,七十载风云变幻,三代林业人浴火涅槃,小兴安岭林区吟唱着感动新中国奋进的三部曲,传承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马永顺的真实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个那个时代的普通人,作为电视剧,我们期待该剧能吸引更广大的受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让文艺作品中道德的榜样成为观众真正需要的艺术养分,滋养和激励我们不断地努力奋进。

(作者:郑薇,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文联要闻 更多+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