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5-31
10月27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我省女作家迟子建以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奖,成为东北三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迟子建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l983年,她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余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茫茫前程》,小说集《北极村童话》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等,曾获“庄重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奖项,并且三次荣获“鲁迅文学奖”。作品多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我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百年沧桑及生存现状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最后一位女酋长的一天,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百年的历史、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为搜集素材,迟子建曾专程到内蒙古根河市,追踪驯鹿的足迹找到了山上的猎民点,找到了笔下女酋长的原型,倾听她们内心的苦楚和哀愁,被女酋长和女萨满的生命观深深打动。之后,她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做了几万字的笔记,几经修改创作完成了最后的获奖作品。迟子建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浸透着我对历史的思考。当然,这种思考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它与现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关联,浸润着我对那片土地挥之不去的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对流逝的诗意生活的拾取。我其实想借助那片广袤的山林和游猎在山林中的这支以饲养驯鹿为生的部落,写出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遇到的尴尬、悲哀和无奈。仅仅凭吊历史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把历史作为‘现实’来看待,作品才会有力量。”评论界认为,该作品语言精妙,小中见大,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为表彰迟子建对我省文学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决定,对她予以表彰奖励。
11月14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迟子建表彰奖励大会”在哈尔滨市和平会堂举行。会议开始前,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亲切会见了迟子建,向她获奖表示热烈祝贺,并详细询问了获奖作品的创作过程、出版发行和改编影视剧情况,同时希望全省文学家和艺术家向迟子建学习,深入生活,从黑土地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欢、能够让历史留下来的优秀作品。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出席表彰大会并讲话。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迟子建获奖表示祝贺,并向多年来笔耕不辍、默默奉献的全省广大文学家表示慰问和敬意。他要求在全省实施“文化兴省”战略中,大家要牢固树立大有可为的机遇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谐文化的建设者和黑龙江文化的创新者。会议还宣读了省长栗战书的贺信。
在中国作家协会颁发奖金5万元的基础上,省委宣传部奖励迟子建20万元,省作家协会奖励5万元,并颁发奖牌。同时,省委宣传部和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共同投入50万元,在迟子建的家乡漠河县北极村建立文学创作基地。
文联要闻 更多+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