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的守望者——第四届东北三省杂技论坛综述

时间:2010-09-09

2010年8月19日—20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黑龙江省文联、辽宁省文联、吉林省文联主办,黑龙江省杂技家协会承办的“第四届东北三省杂技论坛”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计世伟代表主办方、承办方致辞,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建明代表中国杂技家协会讲话。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杂技艺术工作者、理论研究者60余人汇聚一堂,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命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主题杂技晚会的得与失

主题杂技晚会的出现,无疑是本世纪末中国杂技舞台上最引人瞩目的事,它给沿袭了千百年的传统杂技艺术理念和杂技表现形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启示。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主题杂技晚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有风起云涌不可阻挡之势。随着主题晚会成为杂技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有关主题杂技晚会的得与失也成为重点议题。

在本次论坛上,辽宁省杂协副主席、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副团长董争臻率先发言,他说,尽管中国杂技进入戏剧化主题进程较短,主题晚会有些模仿的痕迹,人们从杂技动作上难以实现对人物状态的读解,也不易解构整台晚会,但相比之下,主题晚会将晚会由单打独斗节目的组合体变为一种多元文化相结合的综合体,这是一种进步;其次,主题晚会植入了先锋理念,一部分主题晚会以极强的现代感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这是以前单个节目没法做到的。针对目前一台主题晚会“高品质版本向政府汇报”和“简约版冲击国际演出市场”两条腿走路的现象,他提出在主题晚会推出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张扬杂技本体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主题架构整台晚会。

中国杂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大连市杂技团团长齐春生认为,主题晚会的推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断言是否成功。他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对理论的重视,杂技引入了主题的概念,“主题晚会”一词快速蔓延,众多杂技团刮起一阵“主题杂技晚会”风。其实,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这是因为它最不保守,因此艺术生命最长。从大连市杂技团《西游记》、《胡桃夹子》等主题晚会的推出来看,主题晚会为杂技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让杂技队伍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虽然有些主题晚会是应参赛、政府要求等原因推出的,是为了拥有主题晚会而搞的主题晚会,但我们要认识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杂技要面对的是市场,市场是检验我们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而政府也是市场的一部分。政府政策、法规的宣传需要文艺的配合,因为文艺有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社会功能,而得到政府的支持,杂技将获得更大地发展空间。

中国杂协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杂协主席、黑龙江省杂技团团长关心民就主题杂技晚会产生的合理性、主题晚会称谓的科学性、主题与发散性的技巧如何有机融合、主题晚会发展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主题晚会被一再推出,是市场的选择,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思维在杂技界的一次实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件事,否定这一点就是否定一个时代。因为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是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产物。主题是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戏剧中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来达到说明主题的目的,而在主题杂技晚会中是很难有清晰的情节脉络和矛盾冲突的,所以晚会的主题难以通过杂技节目来编织。他认为,主题晚会的称谓是不科学的,称之情境晚会也不十分切题,因此,他提议采用“动作剧”这个称谓,以此来切合实际。对于把技巧、节目有机地融合到主题晚会中去,要注意不能将技巧和节目变得多义,在什么晚会中都进行使用,一定要把握一个节目或技巧在人的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形象思维是什么,从艺术的个性角度出发,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把主题恰当地融合其中。谈及主题晚会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他提出,首先要在主题晚会艺术严谨性和审美价值上下功夫,通过创新,达到符合剧目本身的要求,让动作服从节目,让节目服务主题,也就是说,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节目或晚会的命名要名符其实,不能盲目命名,否则节目承载的内容与节目名称的内涵产生落差,观众易产生失落感、盲然感;第三,要考虑演出成本问题,量入而出。有些主题晚会参与演出人员众多,舞美道具庞杂,无论驻场演出或出国演出都成问题。

黑龙江省杂协副主席、齐齐哈尔马戏团团长王云良也认为,对主题杂技晚会进行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都是不客观的,要一分为二来看。主题晚会的“得”有四方面:一是主题晚会是通过对外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引发的杂技多样化发展的结果;二是杂技界的一次创新,是对传统杂技艺术的一种挑战和一种尝试;三是对杂技演员表演的一次促进;四是提升了杂技在众多艺术门类中的地位。主题晚会的欠缺之处则有三方面:一是投资大,易产生入不敷出或短时间不易收回成本的问题;二是易受演出条件影响,适宜定点演出,不易流动;三是有些主题晚会过于奢华,与基层观众脱节。他认为,鉴于杂技最不擅长的是叙事,所以各团在研究主题晚会的时候,可学习,可借鉴,但不能盲目跟风。各团发展主题晚会也好,搞大篷演出也好,总之是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一个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中弘扬杂技艺术本体,打造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娱乐大众,快乐百姓的艺术。

中国杂协副主席、广东省杂协主席戴武琦则对主题晚会给予了全面肯定。他认为,主题晚会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杂技的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促进了杂技演员表演感染力的提高;借助主题晚会还扩大了杂技国内外市场,无论是国外普通公园还是法国红磨坊,都拥有杂技和魔术演出,说明杂技艺术成就提高了,也被别的艺术门类接受了,前进的道路越来越宽;主题晚会还给中国杂技界注入了很大一笔资金,提高了杂技整体艺术水平。而其他学者所谈及到的“失”,他认为这些“失”都不是主题晚会自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导演功力不够,或者编剧水平有限,或者投入资金不足,或者节目运用不当等,只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改进,提高主题晚会的附加值,主题晚会应该继续地走下去。

中国杂协研究部负责人郭云鹏在论坛上指出,当前人们对主题晚会的认识进入了一个误区,其实主题晚会不是单个节目发展的更高层次,单个节目和主题晚会是杂技创作的不同形式而已,他们各有所长,是并列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同时他从故事情节、意境和情境的关系入手,分析得出了用杂技来讲故事是杂技的短处的结论,所以在搞主题杂技晚会时一定要处理好“技”与情节、意境和情境的关系,避免牵强附会,让观众产生歧义。

杂技的“技”与“艺”

技巧是杂技艺术的本体语言,是杂技艺术的灵魂,杂技艺术主要是通过“技巧”的语言功能向观众传达其本体内涵的。而作为表演艺术的杂技艺术,演艺性(艺术性)也是其特有的艺术特征之一。随着主题晚会、意境杂技、情境晚会的出现和兴起,无论是单个节目还是整台晚会,杂技创作都愈来愈重视编导、舞美、音乐等方面的综合艺术表现力,杂技节目从过去单纯的“技”的表演转换与提升为对艺术的表演,“艺”成为杂技重要的美学意义所在。“艺”与“技”的交融,“艺”的极大繁荣,使得理论界不得不关注杂技的本体属性问题,思考如何在“技”的坚守和“艺”的张扬中发展和繁荣中国杂技。

黑龙江省杂协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薛成荣以《咬文嚼字说“技”、“艺”》为题,分析了“技”和“艺”的关系。他认为,首先从“技”和“艺”字面的本义和派生的引申义上来理解,杂技“技”和“艺”有时可分,有时又不可分。“技”是一个动作,“艺”是个名词。技巧如果没有“艺”,技巧不存在价值,就像一个人躲在一个村子里,如果练就一身本事,他不表演,这个技巧就只有劳动价值、生活价值、武术价值,只有这个技巧走出家门公诸大众进行演出时,“艺”才出现了。“艺”是为了“技”服务,所以“技”和“艺”是偏正词组,没有“技”肯定没有“艺”。其次,“技”是静态的,“技”达到一定极限便凝固了,这时“艺”就要发挥作用了。如果几个团的“技”都相同,那就看哪个团的“艺”更好。如果“艺”再加上些文化色彩,包括民族文化色彩、世界文化色彩,那么“艺”就更精彩了。这个偏正词组,有时偏于“技”,有时偏于“艺”,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的。第三,“技”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而“艺”是一种化学现象,当音乐、舞蹈、美术变成一种化学液体融合在一起后,再把这些东西融合于“技”,与“技”水乳交融,这就是发生变化的一种化学反应。“艺”与“技”的结合是一种结合,而不是一种接合,接合有缝,结合没有缝,是融合一起的。

安徽省杂协副主席、秘书长焦长响则从“杂技技巧和艺术表现”培训的先后顺序入手,阐述了“杂技节目技与艺结合”这一论题。他认为,主题晚会将杂技上升到“艺”的高度,加深了杂技的艺术性。因此,要在演员培养过程中,要将技巧节目学习和艺术表演水平提高同步进行,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等节目练习成熟后再进行编排包装,将“技”和“艺”硬性组合。

区域性杂技合作

中国杂技资源非常丰富,但这些优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更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国内各杂技团体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分散出击,力量相对薄弱,甚至导致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受到演出商不合理的中间盘剥。要把中国由“杂技大国”发展成为“杂技强国”,急需加强杂技界内部的合作,走产业化强我杂技之路。

云南省杂协副主席、秘书长邓辉认为,建立区域性杂技合作,是中国杂技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格局,奠定了这个格局,更有利于开创文化产业的新局面。他建议,在中国杂技将目光看向国外市场的时候,也要关注国内著名旅游城市、旅游景点所营造的市场发展空间,期待通过区域之间的杂技界合作、政府合作等形式,搭建平台,开拓新的演出市场。

本届论坛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的,与会人员以创新的哲学思变理念结合实际问题所发表的观点,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引人思考。论坛上,大家既不“失语”,更不“失真”,这些杂技行业里的辛勤守望者们,为中国杂技事业的繁荣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讨,是对中国杂技走向的一次全面定位。

此外,论坛还收到来自东北三省的杂技艺术工作者、理论研究者撰写的论文26篇,内容涉及杂技与市场、杂技观演论、中国杂技新形象定位、杂技营销等多个方面,既有评论分量,又有理论深度。

文联要闻 更多+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

5月12日,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暨七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省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及各艺委会成员,市地、行业美协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2025-05-12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